开镰跟小麦一同丰收

北京专科扁平疣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404/8813087.html

□本报记者李明志通讯员张云鹤

“开镰!”一声号令下达,十台早已待命地头的小麦综合收割机,开足马力疾驰进穗满金黄的麦田……

6月13日上午9时许,山东省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齐河赛区)顶着骄阳、火热开场。减损等于增收!这场示范性活动,拉开了齐河县80万亩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区核心区大规模抢收的序幕。

“又是个小麦丰收年!作为一名农技岗位政协委员,在关键农时节点蹲守田间地头,跟着粮食一同丰收,心里踏实又满足。”收割机退场后,齐河县政协常委、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王义,马上抓起一顶草帽,带着老乡下地清理麦茬、定位减损测算点。这名清瘦汉子的寥寥数言,勾勒出政协人助力“三农”的清晰轮廓。

粮食安,天下安。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征程中,如何筑牢粮食安全这条国家安全底线?位于黄河左岸的德州市齐河县,以“三农”重点工程为引领,锚定深耕现代特色农业,交出了一份含金量十足的县域“粮安答卷”——耕地面积万亩、粮田面积在万亩以上,粮食总产连续13年保持20亿斤以上,连续7年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田间地头察农情,“协”力靠上见担当。从服务农业品牌建设,到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河样板”,齐河县政协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一线作为、靠前履职,连续多年把助农兴农作为重点工作写入年度工作要点和协商工作计划,通过调研视察、专题协商等多种协商形式广泛建言献策,为助推绿色优质高效农业大县建设贡献政协之智、政协之力。

紧盯关键点委员善做“战斗员”

推进农业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是一条必由之路。承办此次技能比武活动的齐河县80万亩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区,从年左右初创时的“万亩方”,发展到如今功能齐备、配套完善的“东西南北核”五大片区,循的正是这条路子。这条路持续走深走实,离不开一支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鼎力支撑。当中,“政协人”就像满天繁星,映照着这方沃野良田。

有“前浪”——一批扎根田野间、汗滴禾下土的“老把式”。作为一个农业大县、产粮大县,“三农”工作一直以来受到“大写”的重视,如何在基础厚实、政策富集中,做实农技工作、落实科技兴农?身兼“老农业”“老委员”双重“老资格”身份的王义,在几十年沙尘酷暑、泥泞风雪里一次次“逆行下田”中,积攒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入思考。

“搞基层农技推广,从来不是‘办公室’‘实验室’工作,农村场院讲、田间地头说才是常态。”在刚刚收获过的麦田里,王义聊起了他的两份提案——一份是《关于扶持发展农业植保专业合作社的建议》,另一份是《关于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建议》。前者被评为齐河县政协优秀提案,聚焦农业现代化、专业化关键环节的精准“把脉”;后者在今年3月份的齐河县政协全会上提交,体现政协人心怀“国之大者”的履职担当。

在王义和他的农技搭档、委员朋友们经年累月努力下,齐河县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体系愈发健全完善,成为科技兴农路上的坚强堡垒。

有“后浪”——一批务实肯干、挥洒青春的“新农人”。“示范区的一部分属于焦庙镇,我们必须得尽到‘地主之谊’。”站在示范区内的生产路上,“80后”焦庙镇党委副书记、政协委员联络室主任马彦然,指着不远处的一处小麦综合孵化基地项目说道,“我们联络室的4名县政协委员,农忙时上地头、搭把手,平时项目建设中的一些联系协调工作也争取做到前面。把‘边角’工作做实了、做细了,也能发挥大作用。”

“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作为政协,要积极为政协委员履职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下一步,结合正在开展的‘界别开放日’活动,把政协助农、委员为农的好传统、好想法、好做法推向深入。”齐河县政协副主席闫培栋说。

功夫在平时调查研究“水穿石”

“这几年种粮面积增加了,管理却越来越轻松了,为啥呢?一些关键环节咱购买专业化服务,省心又省力,效果还好。”近日,在齐河县华店镇后拐村村委会办公室里,一场以“察农情、访民意、问民需”为主题的座谈会,开得别开生面、热热闹闹。打开话匣子的后拐村种粮大户赵金城,向早已相熟的闫培栋卖起了关子。

后拐村是闫培栋包保联系的村子,抽空去找乡亲们“唠两句”的老习惯,让田间地头、老乡炕头,成了闫培栋在齐河县政协外的“办公室”。

“老习惯”的背后,是齐河县政协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部署、制度安排:将调研视察作为带动政协工作的重要“抓手”,聚焦“三农”问题组织委员开展常态化调研视察,深入协商议政、积极建言献策。自年以来,已开展调研视察活动10余次,参与委员80余人次,形成调研报告和建议案10多件,一些意见建议纳入党政决策,推动农业生产绿色优质高效发展,让赵金城这样的种粮大户直接受益。

“生产环节专业化服务,解决了粮食从种到收的‘绿色优质’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又瞄准多元化利用环节,继续挖掘种粮增收潜力,培育烘干仓储主体,与种子企业开展育种合作,与龙头企业对接,带动更多农民种植订单粮、特色粮。”王义的话语中,颇多新想法。

目前,齐河县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率已达88%,家专业化服务组织年服务能力超万亩次。扎实完善的粮食产业经营体系,让小麦“七配套”、玉米“七融合”等成套绿色技术顺畅落地。

靠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服务和多元化利用“三轮驱动”,当地种粮农户的底气越来越足。“扣除每亩地多元的生产成本、元的流转费,去年每亩地收入突破元。俺种粮一辈子,这是头一回。”赵金城说。

不只农业生产经营领域,其他“农字头”问题也是齐河县政协调研协商的重点对象。

在齐河县政协向县委报送的《关于齐河县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应该以全面实施组织振兴作为支撑点,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内生动力”的建议,齐河县委及时吸纳、指导决策,持续推进“村社一体”发展,引导农民多元增收。结合推进中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或“服务型合作社+村‘两委’+农户”的形式,已有超1/3的村庄实现了专业化服务全覆盖,村集体增收和农民有组织外出务工同步实现。

此外,在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农业品牌体系建设等方面,齐河县政协的调研视察、协商建言成果,也多被有关部门采纳,为相关工作推进提供了政协助力。

成果要落实打通转化“梗阻点”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产粮大县如何校准定位、转身蝶变?回答好这个问题,政协委员的专业视角、认知广角,有很好的启发借鉴意义。对此,齐河县政协的做法扎实而有效:立足政协性质定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服务委员精准建言,引导广大委员积极运用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建真言、献良策、出实招。

年、年连续召开“委员议民生”座谈会,围绕农业品牌建设、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课题,组织委员深度调研、坦诚协商、务实建言。加强传统农产品“黄河大米”开发和保护、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等一条条务实管用的建议,持续被纳入党政决策,为推动全县“三农”工作提质增效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政协“活水”。

春耕春管期间,走在齐河县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区内,大型追肥机、植保机、无人机齐上阵,演绎“农机总动员”,每50亩一眼机井、每亩一个生产网格……“这是能看见的,看不见的是每亩一支专家队伍、每5万亩一套集气象、墒情、虫情信息测报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站。”说起今年示范区小麦丰收的缘由,齐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法明底气十足。

农业发展势头喜人的背后,是齐河县整合项目资金和县乡财政投入、提升农田建设水平的持续“硬投入”,这其中委员建言当记一功。

“政协协商成果和委员意见建议转化,离不开党政重视和采纳。县委主要领导每年专题听取县政协关于年度工作要点和协商工作计划的汇报,指导政协协商议政活动实施,确保政协工作紧扣中心、紧盯大局、紧贴群众,广泛协商、深度议政、务实监督,才能保证‘履职大丰收’。”对于政协履职成果转化落实这个关键环节,齐河县政协主席董庆新一语点中要害。

“年,齐河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稳居省内前列。”齐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涛提供的“硬核”数据,金灿灿、沉甸甸。

“县政协始终牢固树立‘人民政协为人民’理念,坚持聚焦社会热点、民生难点、政策堵点,积极开展调研视察、协商议政、监督评议和跟踪问效,协助党委政府在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上不断取得新成效,让群众的忧心事烦心事越来越少、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多。”齐河县委书记孙修炜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397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