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壹点通讯员段慧崔志华朱铭娟记者胡兵
近日,《中国县域发展潜力报告》发布,齐河位列全国百强县第19位,为山东省第1名,并跻身中国建制县(旗)高质量发展百强第67位。同时,齐河上半年以21.44亿元的财政收入成绩,进入上半年山东县市财政收入20强,位列第17位。
实干争先走在前,今年以来,齐河实字当头、干字为先,以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为牵引,全力打造沿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典范,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山”兼得的发展路子。
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型工业强县
齐河坚持把培强产业作为核心支撑,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型工业强县。
齐河坚持做强龙头企业,永锋集团与宝武集团合作共建德瑞智能制造产业园,3年新上项目个,完成投资亿元,构建年产值过千亿的钢铁智能制造生态圈,再造两个新永锋;金能科技积极推动产业延链,3年内新上3个项目,完成投资亿元,新增产值亿元,再造两个新金能。
新兴产业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现已引育相关企业54家,奇瑞汽车零部件产业园落户上下游项目5个,奇瑞新能源汽车量产整车力争全年超10万辆。
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国家“小巨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29家。实施“工业企业30强”“创新成长企业30强”培植行动,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家、市级22家。
1至6月份,全县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97%、产值占比达到45.35%。
加快建设绿色优质高效农业强县
齐河坚持以工业化思维抓农业,推动农业向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智能化、品牌化、产业化“六化”发展,加快建设绿色优质高效农业强县。
齐河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共建育种中心,成立山东省农科院小麦玉米“吨半粮”技术研究中心,今年建成“吨半粮”20万亩,3年达到50万亩。
依托家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粮食综合托管率达到91%。投资5亿元建成粮食综合服务中心、烘干仓储设施各16处,储备规模19万吨、日烘干能力1.08万吨,在全国产粮大县中率先实现烘干仓储设施乡镇全覆盖。
与中国农科院、山东省农科院加快共建小麦、玉米质量标准中心,“黄河味道齐河”子品牌达到44个,覆盖产品余种,与13个省市、余家商超实现联动合作。
完善“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产业链,新加坡澳亚集团、新疆天润乳业、鲁粮集团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
加快建设享誉全国文旅强县
齐河积极推动“项目集群化、品质精致化、基底生态化、全域融合化、品牌国际化”,加快建设享誉全国文旅强县。
齐河以国际视野建设黄河国际生态城,蓝绿空间达到60%以上。泉城欧乐堡度假区获评山东“十佳创新景区”、正在创建5A级景区,中国驿·泉城中华饮食文化小镇获评山东“十佳夜游街区”,黄河文化博物馆群年内建成主体,黄河国际酒店、黄河水街、冰雪世界文旅综合体、大卫创艺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
延伸“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条,依托安德湖小镇、国际康养文化基地、保利和熹会等项目,建设集医疗、康复、体检、颐养为一体的康养产业聚集区,打造中国北方医疗旅游和生命养护服务示范基地。
引进高端商务酒店10家,全省第3家县域万达广场运营良好,余家名品名店先后入驻,城市“青和力”、吸引力不断增强。
打造高质量发展“齐河样板”
齐河谋划高质量发展坚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
齐河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施外贸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培强20家重点外贸企业,1至6月份,全县新备案企业17家、新开壶企业22家,新引进的6家跨境电商企业实现外贸额6亿元,新设外资企业5家;
实施重点项目个,完成投资.5亿元,其中省重点项目12个、市重点项目8个,世界强、中国强、行业领军企业项目21个;
举办集中签约开工活动8次,落地项目43个,其中世界强、中国强、行业领军企业项目12个,到位资金25.3亿元。
全职和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31人、青年人才人,获推“青年人才首选山东城市20强”,入选山东省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省首推全链条智能审批,入选全国政务服务软实力数字化实践典型案例。大力推行并联审批、容缺受理,推动重点项目拿地即开工、验收即拿证,构建“十分钟政务服务圈”。
共享发展为人民谋福祉
齐河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年民生支出占比达83.55%、超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山东省群众满意度测评成绩排名上升48个位次,同时获得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居住环境、社会治安、文体生活5个单项冠军。
年上半年民生支出25.21亿元、增长14.61%,占比达到83%。聚焦“幼有善育、学有优教”,投资41.7亿元兴建学校,实现“最好的位置建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最好的建筑是教学楼”;
聚焦“劳有厚得”,1至6月份新增城镇就业人,扎实推进全省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试点,新增公益岗个;
聚焦“病有良医”,投资50亿元实施现代化高端医疗综合体项目,打造辐射周边、服务万人的省内一流现代化高端医疗集群;
聚焦“老有颐养”,累计新改建农村幸福院76处,年内新增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站20处,3年全县养老床位达到每千名老年人40张,全县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达到80%以上;
聚焦“弱有众扶”,对户、名脱贫享受政策户和动态监测户,累计发放社会救助金1.2亿元,监护帮扶困难儿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