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9月9日讯(记者张婕)汇聚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漕运文化、大禹文化、三国文化、孝道文化等文化内涵,举办大禹文化节、运河文化展、“两河牵手”美丽乡村越野跑与户外运动嘉年华等活动,打造沿线全长公里的精品旅游线路……今天,黄河、大运河“两河牵手”出圈出彩,成为德州城市新名片。
9月4日至5日,“文化‘两创’·政协在线”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德州市,专题采访“两河牵手”工程。
德州市平原县“网红桥”明月廊桥
年德州启动实施了黄河、大运河“两河牵手”工程,工程北起大运河四女寺水利枢纽,南至黄河齐河潘庄引黄闸,通过潘庄引黄总干渠、马颊河、沙杨河、减河全线连通黄河、大运河,贯穿德州市域南北,总长度公里,涉及5个县市区、18个乡镇。
5县18镇同频发力,年,公里路网全线贯通,万亩廊道植树全面完成。年,德州市自然资源局统筹“水、路、林、文、景”,做精做细沿线景观和重点项目,正在全力推进8个核心节点(驿站)规划建设、18个沿线“一镇一村”村庄规划实施、绿化补植等工作,围绕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擦亮德州品牌。
德州市齐河县南坦“红心一号”黄河文化广场中央雕塑“红心一号诞生记”
围绕“两河牵手”地域历史文化挖掘、特色文旅资源开发,德州市文化和旅游局高质量打造文化体验廊道,现已具备雏形。该局依托沿线两侧优良的生态环境、多样的景观资源和多元的历史文化,规划了八个主要景观节点及多个二级节点。通过连通车行风景道、绿道,配套驿站等服务设施,策划旅游线路,打造水清、岸绿、景美、文化兴的绿色长廊。
德州市武城县四女寺水利枢纽
“两河牵手”激活历史文化创新发展,这其中,少不了德州政协委员的身影。作为技术人员,德州市政协委员、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正高级工程师马兆会为工程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还将文化传承融入其中。他同水利局工作人员多次外出考察,吸取各地水利工程中文化的体现方式,要求在具体工程中都要加入文化元素,体现德州文化特色,特别是水利文化特色。“我们想在新建的杨庄水库做一个德州水利博物馆,方案将随工程逐步展开,届时大家会领略到不一样的德州水利文化。”马兆会说。
德州市德城区九龙湾文旅融合园
“德城区将农文旅、新业态全要素融合,自北向南分别规划建设运河古街、九龙湾公园、普利森机床博物馆、花园露营地、马拉松赛道、奥德曼葡萄酒庄、小森民宿7个重要生态景观节点,打造集生态观光、户外拓展、研学旅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廊道。”德州市政协委员,德城区政协副主席、文旅局局长高玉林介绍称,现正实施九龙郊野公园项目,该项目依据此地的九龙庙民间传说故事以九龙文化贯穿全园,预计10月底完工。
德州禹城市黄河水立交渡槽文化公园
“两河牵手”工程的日渐完善,也带动了文化活动的繁盛。德州市政协委员,德州宏曲文化传媒公司总经理、德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刘永涛介绍,年,他和德城区两名政协委员作为牵头委员,在市区两级政协的指导下,成立了“运河文华·界别同心汇”,共联系市区两级政协委员15人,以主城区街心公园“繁露园”为载体、以大运河文化为依托、以非遗项目为核心、以0界别群众为受众广泛开展活动,覆盖繁露园周边居民两万余人,效果显著。
德州市政协委员、山东匠派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大德网融媒体中心主编郑泽龙在过去一年里,参与并组织了“说说俺们的村史”“两河牵手网红走单骑”等一系列网络话题传播活动,创作发布了上百条富含文化底蕴的短视频,引领了上百人次网络大V参与话题讨论与传播。如今这些话题在全网传播量已接近亿次,极大促进了公众对德州文化的了解与 德州市德城区政协委员、德州朔之乡文化产业中心总监石万照持续在文化创新方面下功夫,将剪纸与家乡故事结合起来,打造具有特色的剪纸作品,如结合陵城区文化创作出一系列《东方朔》题材等剪纸作品,结合禹城文化创作出《大禹治水》剪纸作品,结合武城四女寺景区创作出《四女孝亲》剪纸故事等。
“文化‘两创’·政协在线”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德州市采访
“在德州,凡是召开有关运河、两河牵手工程相关重要会议,必有政协委员参与。”德州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王德胜表示,在“两河牵手”工程前期,德州市政协用提案的方式积极推进了工程进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同时围绕“两河牵手”十大工程在城市历史文脉的挖掘和重塑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两河牵手、政协助力,地域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利用愈加蓬勃,德州文化“两创”绽放崭新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