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联合日报」□姜仲华
齐河的定慧寺初建于明永乐年间,是明成祖朱棣专门为齐河僧人智寿禅师而建的,与长清的灵岩寺有“姊妹寺”之称。
据《齐河县志》记载,智寿禅师姓吕,字松岩,法号智寿,祖籍北平府宛平县时雍坊村,出生年月不详。他跟随父母来山东谋生,落籍齐河,他幼年“慨然有跃马横槊志”,喜欢读孙吴兵法,酷爱武术,练就一身好武功。又因为喜爱佛法,后来,他在齐河县城的龙光寺削发为僧。
洪武三十一年(年),朱元璋驾崩,建文帝即位,准备削藩以收回各地藩王的一些权力。而北平城里,燕王朱棣在千方百计地防范建文帝,同时想夺取皇位,于是发动了“靖难之役”。
建文二年(年),燕王军队打到山东境内,首先攻下德州,随即包围济南,由于铁铉、盛庸等人带领济南军民顽强抵抗,僵持3个月始终未能拿下,朱棣险些命丧济南,靖难之役受挫。攻打济南的大本营,设在与济南隔河相望的齐河县城的龙光寺,朱棣的第一军师、僧人姚广孝就住在龙光寺。一天,他偶然发现寺里的和尚吕智寿与自己性情相投,而且有军事才能,武艺不凡,当即收为门徒,引见给朱棣。朱棣对吕智寿很是欣赏,当即赐给吕智寿一个银碗,并让他在周围募集军兵,随军征战。吕智寿积极行动,招募了六郡良家子弟余人,受到朱棣的称赞。此后,吕智寿跟随朱棣屡立战功,被授予指挥使(正三品)。
建文四年(年)六月,朱棣终于攻破京都南京,登基为帝,成为明代第三任皇帝。他对追随者论功行赏,两个和尚朋友姚广孝和吕智寿都受到封赏,吕被加封为都督同知(从一品),赐给官职、府邸,但吕智寿不愿为官,谢绝封赏,愿意继续当和尚。朱棣满足他的要求,让吕智寿到京城的庆寿寺与姚广孝同住,担任北平府僧录司右讲经。吕智寿请求回龙光寺修行。朱棣派人回齐河一问,智寿随军出征之后,本县官吏已经把寺拆毁。朱棣大怒,令齐河的地方官自筹资金,在原地重建龙光寺。很快,龙光寺修好,更加壮观。朱棣同时以皇家的名义,在齐河另建了一座规模更大的寺,赐名“定慧寺”,作为对吕智寿的补偿、嘉奖,所以老定慧寺的匾额写的是“敕修定慧寺”。
永乐十六年(年)九月二十日,智寿禅师在庆寿寺圆寂。明成祖赐祭葬,在齐河的龙光寺前起塔安放骨灰。《齐河县志》中录有朱棣专门给智寿禅师写的祭文:“维永乐十六年,岁次戊戌九月戊申朔越二十三日庚午,皇帝遣礼部员外郎郑复言谕,祭于僧录司左讲经智寿之灵,曰:朕昔年平定内难,尔识达天道,挺身来归。间关战陈,与效勤劳。暨朕即位,特命尔长率释流。尔能兴隆法教,阐扬宗风;阴翊皇度,化道群生;恪修戒行,益久益勤。胡兹一旦,端坐而逝。呜乎!死生者人事之常,惟尔明心见性,究竟精深,超出生死,去来无碍。眷惟功行,良用叹嘉。今特遣人祭以素馐,法令不昧,尚可亨之。”
据齐河旧县志记载,原定慧寺中有明姚广孝、吕智寿画像,俨然如生,是朱棣安排名手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