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前的冬天,在金华市的火车站外,三万群众自发汇聚在一起,默默致敬一位英雄的离开。
现场到处是手捧着黄菊花的群众,缓缓驶来的送别车队,火车发出的鸣笛声,还有人们断断续续的哭声。这是什么样的人,整座城市都在为他哀鸣?
一、英雄的热血,是一生的坚持
孟祥斌性格直爽,从小立志成为一名军人。年,孟祥斌高中毕业即应征,经军检合格后入伍。
在部队中,孟祥斌就已经十分优秀。通过努力学习,他考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毕业后回到一线部队任职期间,共计完成了5次重大军事任务,代表所在部队参加了3次军事技能专业大比武,每次都取得优异成绩。
在日常生活中,孟祥斌多次见义勇为。并且,部队每次组织的献血、献爱心、捐冬衣活动,孟祥斌毫无例外地参加。
时间飞逝,年,由于表现突出,成绩优异,孟祥斌再次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进行专升本学习。期间,他收获了自己的爱情,生下一个女儿。他给女儿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孟诗妍。
年,孟祥斌学成归队,升任副连职中尉军官。
冬季悄然而至,此时孟祥斌已经在金华某驻地坚守了好几个月。妻子叶庆华打来了电话,说家人身体状态不佳,问孟祥斌有没有时间回家探望。挂断电话后,孟祥斌思量许久,但还是没有申请假期。
几天后,部队命令孟祥斌补假,他才有了时间陪伴亲人。此时,叶庆华在电话中说,女儿孟诗妍生病了。孟祥斌提议带女儿来金华看病。
年11月30日,孟祥斌和妻女到市区购物,正在街上悠闲散步。突然,孟祥斌看到前方的金华城南桥上,有名女子跳入了冰冷的江水中,“有人轻生!”孟祥斌大喊一声,跑向大桥。
孟祥斌要跳水,叶庆华拉住他说:“太危险了!”孟祥斌只是回了一句“我会游泳”,让她别担心。谁也想不到,这场仅有八个字的对话,竟成永诀。
孟祥斌下水救人后,叶庆华与孟诗妍一直在岸边等候。衣服泡上水后变得十分厚重,他游到落水的女青年身边,拼命托着女青年向岸边游去,体力消耗得很快。
五六分钟后,孟祥斌大叫了一声:“我不行了!”。当救援人员乘游艇赶到时,孟祥斌已经精疲力尽,此时他凭借着最后的意志力,把落水的女青年推向了游艇,自己却沉入了水下。
叶庆华几次冲向栏杆想跳江,围观群众朱女士等人赶紧将叶庆华拦住,一直安抚她。“这么好的人可一定要把他救上来啊!”几名群众从旁边找来了一根绳子,从栏杆往江面上扔下去,可惜绳子的长度不够,根本够不着孟祥斌。
孟祥斌的战友和领导赶到金华城南桥,其中一位政委说:“孟祥斌已经三个月没有休假了,这次的假期是我给批的,特意给他补假,想不到,竟然会出事。”
搜救队员找了一个多小时后,孟祥斌次终于被打捞上岸,他全身已经被江水冻得、泡得惨白,呼吸和心跳都已停止。
医院,医生们展开了一个多小时的全力抢救,但已经无力回天。当天下午十五点零三分,医生们宣布抢救失败,孟祥斌死亡,年仅28岁。
世事难料,三人难得的欢聚时刻,竟然成为了他们最后的回忆。叶庆华崩溃了,哭声传荡在抢救室外的整条走廊。一旁的部队领导也不禁哽咽流泪。
傍晚,医院,向叶庆华表示慰问。看着这么多人围在一起,3岁的孟诗妍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安慰妈妈:“妈妈,别哭,别哭,爸爸是不是太累,睡去了?
二、金华、齐河数万人,送英雄落叶归根
30日当天,在金华城南桥上的栏杆边,孟祥斌跳江救人的地方,有群众拉起了横幅,上书“沉痛悼念英雄孟祥斌同志”。
横幅下悼念的人群越来越多,人们不愿离去,引起了交通堵塞,交通部门不得已实施了交通管制。
次日11时30分,孟祥斌的数百名战友来到了金华城南桥,献上黄菊花鞠躬,一起高呼“孟祥斌,我们来看你了!”
之后,金华市民也逐一走到横幅前,献上鲜花。此时,来城南桥上致敬的人群已经排起了长龙,成百上千的市民默默地排着队,等候着向英雄鞠躬悼念的机会。
12月5日,叶庆华准备带孟祥斌的骨灰回山东老家,她对着骨灰盒说道:“我们回家吧,我会带好小孩,照顾好老人,你放心地走吧。”
在英雄落叶归根之前,他们决定带着他的骨灰,再看一眼这座城市,再走一遍孟祥斌生前走过的路。
晚上8点,送别车队从殡仪馆出发,首先来到了孟祥斌生前工作的部队。所有官兵列队迎接,用最高的礼节挥泪告别孟祥斌。
晚上10时13分,车队缓缓驶到金华城南桥的桥头。孟祥斌的战友们列队两侧,叶庆华手捧着骨盔盒走到桥头,告诉丈夫说:“你拼命救下的女子,现在没事了,不要担心。”
离开金华城南桥后,晚上11时,送别的车队来到金华火车西站,数万金华市民早已等候在此。但是没有任何的喧闹声,人们默默目送英雄的离去。
12月6日下午5时,列车到达了孟祥斌的老家齐河。12月的齐河已是寒风凛冽,但是数万群众仍旧自发地来到车站广场,迎接孟祥斌回家。
在火车站,齐河人为孟祥斌举行了隆重庄严的迎接仪式。随后,武警将孟祥斌的灵柩安放在灵车上,灵车缓缓驶向孟祥斌的老家刘桥村。次日下午,孟祥斌被安葬在齐河县烈士陵园。英雄落叶归根,回到了他的家乡。
孟祥斌逝世后,战友们纷纷写下自己的感言。在战友张建强的心中,舍生取义对于别人来说不可思议,但是发生在孟祥斌身上,他觉得是非常正常的:
“因为孟祥斌是人民解放军中的一员,更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孟祥斌不是第一次见义勇为,乐于助人了,只是这一次他没能保护好自己的生命。”
三、孟诗妍:从“恨透”到“理解”爸爸
对于孟祥斌的牺牲,叶庆华没有后悔、埋怨,“我知道,我选择了军人,军人就应该是这样的。我为我的丈夫骄傲!”
人们也没有辜负烈士家属,孟祥斌牺牲后,部队特招叶庆华入伍工作,并安排孟诗妍在部队的幼儿园上学。
可对当时还懵懂无知的孟诗妍来说,父亲的逝去是残酷的。
从小她心里就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别人都有爸爸,而我没有?”在无数个节日,她看到其他人举家团圆时,就会想爸爸,“可我就只能听妈妈的描述,我对爸爸的印象已经只剩一片空白。”
上四年级时,有个同学欺负孟诗妍说:“你是个没爸爸的野孩子!”
孟诗妍回家后向妈妈倾诉受了委屈,叶庆华当晚站在孟祥斌的遗像前哭了整整一夜。一边哭,她一边自责地说:“祥斌,对不起,我没有照顾好孩子,让她在学校被人取笑了。”
孟诗妍回忆童年时对爸爸的感受:“我有多想他,就有多恨他。我恨透了他的那一跳,比起一个想象中的英雄,我更需要一个给予我陪伴的爸爸,哪怕只要一天就好!”
孟诗妍很心疼妈妈,她知道妈妈每天都要忙前忙后,还要自己拎重物、换煤气罐、修家电;每天都要送她上下学,辅导她写作业;还要辛苦工作维持家用。
她问过妈妈很多次:“你恨爸爸吗?”叶庆华每次都坚定地说:“不恨,因他是一个兵!”
直到一次,学校组织“学雷锋”主题活动,老师征求孟诗妍的意见,希望在教室播放孟祥斌的视频。她突然感到心里像被抽空了一样难受:“老师,我可以不看这视频吗?”
虽然孟诗妍无法直接面对父亲逝去的画面,但就在那一刻,她突然明白过来;“他是我的爸爸,但他更是一名军人。”
多年后,她回忆起自己对父亲牺牲的释然:“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如果他不去救人的话,那谁还会去救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孟诗妍越发感到,在自己的成长中,孟祥斌其实从未缺席,因为理解他的牺牲,是孟诗妍终身的课程。
四、14年后,孟祥斌的妻女现状如何
孟诗妍去年刚刚考完中考,进入了当地的重点高中,金华四中,还立志成为一名教师。老师们夸她:“孟诗妍的成绩很好,不仅如此,在课外方面也很优秀,特别是文艺和京剧,更是出类拔萃。”
孟诗妍专注学习,叶庆华则在工作之余继承了丈夫的遗志:叶庆华用抚恤金在他曾就读的小学、中学和高中,建立了“祥斌书屋”,对所有学生免费开放。
叶庆华还经常在假期去养老院做义工,有时会带上女儿,她说:“这是因为祥斌在去世前经常这样做。”
后来,看到“为志愿者烈士寻亲”的消息后,叶庆华又义无反顾踏上了帮助烈士落叶归根的路。
年,叶庆华为云南一位志愿军烈士曹启功筹资建立了烈士纪念馆。为这座烈士纪念馆,叶庆华捐赠了10万多元,这是叶庆华一年的工资。
在烈士纪念馆建设好之后,所有捐款的人决定无偿把烈士纪念馆捐献给了当地政府。
曾有人问叶庆华:“你和他熟吗?”叶庆华摇摇头。又有人问他:“你认识他吗?”“不认识。”又有人问:“这样做值得吗?”叶庆华说:“值得,烈士值得我去这样做!”
十几年来,类似的故事并非少数,叶庆华一直默默帮助抗美援朝烈士寻亲,并为数十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烈士找到了家。
很多人不理解叶庆华,叶庆华却说:“我理解他们的不理解。”身为烈士家属,叶庆华比任何人都懂得家属对烈士们的思念,比任何人都明白家的重要性。
叶庆华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卿已许国,吾将用余生与卿一起许国。”
古语有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孟祥斌已经逝去了十四年,但是他的精神永存于世,他的事迹显然也如一颗明星,正继续照耀着人间。
参考资料:
《孟祥斌》,李英,万卷出版公司
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孟祥斌,央视网
英雄烈士谱——孟祥斌,中国军视网
广东卫视《少年,听你说》,从“恨透”到“理解”——我在成长中学会了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