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宋说6月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举办的“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推进活动在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开幕,沿黄九省区齐聚齐河,共同商讨“幸福黄河”的发展蓝图。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省文物局局长王磊出席会议,并以“地处黄河下游,工作力争上游全力推进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为题,作主题发言。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王磊在作主题发言时表示,目前,山东省充分发挥沿黄大项目、大景区、大企业的引领作用,推动文旅产业规模化、高端化、精品化发展,建立黄河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库,储备入库项目余个,计划总投资超过亿元人民币。地处黄河下游,工作力争上游。王磊表示,近年来,山东找准发展新定位,拓宽发展新空间,强化发展新支撑,重点打好“五张牌”,推动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全面起势、塑成优势、取得突破。一、打好“规划牌”,着力融入国家战略坚持超前谋划、统筹考虑、多规合一,紧密对接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开放式编制《山东省黄河文化旅游带总体规划》《山东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统筹规划布局,兼顾现河道与故道,干流与支流,城市与乡村,突出资源富集区,构建形成以黄河沿线为主轴、以鲁北汉宋故道、鲁西明清故道、鲁中汶河谷地等三条支线为依托,以黄河入鲁片区、汶泗片区、济南片区、黄河三角洲片区等四大片区为支撑的发展格局,带动沿线9市文化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二、打好“保护牌”,着力夯实发展基础统筹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构筑黄河旅游绿水青山的生态廊道。全面加强黄河沿线湿地、景区、乡村等生态保护,重点做好黄河口生态旅游区资源保护、生态修复及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工作。强化黄河三角洲、微山湖、东平湖等湿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确保黄河生态循环高效平衡。严格景区承载量管理,降低大规模游客活动对黄河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不利影响。着力加强文物保护,鲁国故城、大汶口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取得新进展,曲阜“三孔”、泰山建筑群、济南明府城、定陶汉墓等重大文物保护修复工程积极推进。三、打好“产业牌”,着力积蓄发展动能充分发挥沿黄大项目、大景区、大企业的引领作用,推动文旅产业规模化、高端化、精品化发展。建立黄河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库,储备入库项目余个,计划总投资超过亿元。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微山湖进入创建国家5A级景区预备名单。建成尼山圣境、德百旅游小镇等一批黄河文化旅游标志性项目;加快推进德州齐河博物馆群、聊城高唐书画文创产业园、济南章丘明水古城、菏泽郓城水浒好汉城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济南宋风古城、东营天下黄河度假区、泰安演艺秀都等一批省级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两年来,共贴息支持沿黄地区15个重点文旅项目万元,带动沿黄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近亿元。大力丰富沿黄旅游产品供给,重点打造了儒学研学之旅、黄河记忆乡愁之旅等7条黄河精品旅游线路。四、打好“服务牌”,着力提升游客体验完善黄河干线旅游交通设施,推进黄河大堤旅游公路建设,打造高标准、有风格的特色景观道路。加强沿黄村庄旅游服务设施配套,统一设计制作旅游标识。制定沿黄自驾车营地建设标准,结合沿线旅游景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乡村旅游特点,规划建设综合性旅游服务驿站。指导沿黄9市成立山东黄河流域城市文化旅游联盟,推动联盟城市共享同城待遇。“好客山东——云游齐鲁”智慧文旅平台于今年4月29日上线运行,沿黄重点景区全部接入,文旅消费智慧化、便捷度进一步提升。五、打好“推介牌”,着力塑造品牌形象整合沿黄九市特色文旅资源,纳入“好客山东”品牌推广体系,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东营市承办全国休闲度假大会,打响“黄河入海、我们回家”文化旅游品牌。创新黄河文化旅游带智慧营销,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建立以游客结构特征、兴趣爱好、消费习惯、服务评价为基础的精准化营销策略,构建以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