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大众日报」办实事见行动
□本报记者贺莹莹
本报通讯员刘磊李明欣
“太神奇了,整个过程仅用5分钟,没跑一次腿,就拿到了证照。真是办事‘无感’啊。”山东瑞安泰医疗技术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宋峰感慨地说。
前不久,宋峰在公司电脑上打开山东政务服务网,上传了一份“年产20万套锌合金冠脉药物支架可降解血管支架材料产业化项目”的建设项目抗震设防要求申请书。记者随后在齐河县的智能审批后台看到,企业完成上传后,系统自动抓取宋峰所提交的申请表与承诺书,并在申请表中自动提取项目的相关数据,依次打开“一起看地图”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外网,自动输入经纬度;工作人员审核无误后进入制证环节。宋峰所登录的山东政务服务网电子证照库内,显示有一份待打印的建设项目抗震设防要求审核意见书。
宋峰介绍,自己以前为多个项目跑过前期审批手续。以抗震设防为例,此前提交材料后还需要工作人员现场查勘,至少需要四五个环节,后来简化流程,也需要一个工作日后来大厅拿证。
齐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审批一科科长鞠韩英介绍,智能审批系统后台每5分钟抓取一次山东政务服务网上企业申请信息。如果企业审核不通过,系统将以短信形式发送到经办人手机,并告知其原因。
今年6月底,山东晟雅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磊在齐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投资项目综合受理窗口提交了建筑业企业资质许可申请。跟此前提交申请后3天才进行公示不同,此次他在大厅休息区喝杯水的工夫,就在山东政务服务网上看到了自己公司建筑业企业资质公示表。
对此变化,齐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投资项目综合受理窗口的工作人员王向国同样感受颇深:之前资质审核需要对每家企业近50名专业技术人员的社保和职业资格情况进行查询。为了确保准确性,需要根据技术人员的姓名以及身份证号来回切换至德州市社会保险网上服务系统和山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等5个网站,依次查询,然后手动提取信息并制成表格。整个过程最快也要半天,费时又费力。而现在,审批人员只需要登录相应网站,打开“机器人”智能系统,“机器人”即可代替人工录入身份证号,自动查找社保及职业资格情况,并根据查找结果生成Excel表,工作人员直接查看即可,全程仅需3分钟。智能审批不仅解放了审批人员的双手,保证了数据查询录入的准确性,还带来了成倍提高的审批效率。
这些其实是齐河县在全省率先推出的工程建设项目全链条智能审批服务。一般工业类建设项目审批从立项到施工需要经历43个审批事项。去年,工程建设项目领域审批事项合并简化为18个,累计压缩承诺审批时限90个工作日,各事项审批时限已经基本达到了最短。
如何更进一步?
齐河试点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进行“全链条、全流程、全覆盖”改革,由流程再造向“流程智造”升级。以告知承诺制事项采取全过程无感审批、非告知承诺事项采取智能化辅助审批为原则,审批运用“AI+RPA”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和大数据技术,通过“智能比对、智能秒批、跨网抓取数据、无感审批”,打造“无人工干预智能审批”模式,并具备了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能力。
鞠韩英介绍,无感审批实现“3零1无”,即报件“零窗口”、办件“零人工”、领证“零上门”、全程“无纸化”。目前,已实现房地产资质变更、水土保持告知承诺制、抗震设防要求3个审批事项的无感审批模式。智慧化还体现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阶段,系统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自动将企业归集到鼓励类、允许类、限制类、淘汰类行列中,对属于淘汰类的项目直接驳回,此前则需要人工根据目录核对。
“一期共梳理智能审批目录72个,近一年来已有83家企业享受到无感审批。下一步还将向政务服务领域延伸,促进更多审批事项实现‘零跑腿,无感办’。”齐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京杰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德州市已在齐河县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推行“流程智造”,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链条智能审批。施工许可、建筑业企业资质和房地产企业资质审核阶段的查询时间较以前节省99%,环评环节的受理、拟审批和审批三次公示由人工生成的30分钟压缩到45秒,水土保持审批实现即提交即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