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驿站喝口水,歇歇脚,非常方便。”7月5日上午10点半,顺丰快递小哥王鑫像往常一样,走进建设银行德城支行。“别看驿站小,但它暖心啊,我们现在夏不怕暑,冬不怕冻。”王鑫说着,靠坐在桌旁,拿起多插头充电设备给手机充起了电。
这是王鑫工作日中午常来的地方,他口中的“驿站”,就是德州市总工会建立的“户外劳动者驿站”。我市将“户外劳动者驿站”建设作为“学党史教育,为民办实事”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力办好。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个驿站,累计服务职工20万人次。
驿站里的暖心一隅
7月5日午后,户外温度已经达到35℃。德州市东方红路日报社户外劳动者驿站内,环卫工人安秀青用微波炉热好午饭,短暂午休。
安秀青告诉记者,在驿站建立前,她午饭常常只能是“热饭冷吃”,“早上出门带的饭,到中午吃的时候都凉透了。”那时一天只喝一杯水是常态,午休累了就找个台阶坐会儿,冬天冻,夏天晒。“现在不一样了,宽敞明亮的爱心驿站冬暖夏凉,吃饭、休息,舒坦得很。”安秀青笑着说。
环顾“户外劳动者驿站”,一侧干净简洁的空间里,微波炉和饮水机、雨伞、医药箱、多插头充电设备、冷暖设备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这样的安宁一隅,在我市个“户外劳动者驿站”都可以看到。
年6月,我市试点建设“户外劳动者驿站”,有效缓解了环卫工、出租车司机、快递外卖员、城管交警、建筑工人等户外劳动者如厕难、饮水难、吃饭难、休息难等问题,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工作条件。
除了基础服务设施,有条件的网点还配备母婴室、无障碍坡道等人文关爱设施,并提供走失儿童关怀、失物招领等服务。记者在建设银行德城支行“户外劳动者驿站”看到,一角摆放有婴儿车、轮椅等设施,向公众开放。
想职工群众之所想,急职工群众之所急。去年以来,为了让户外劳动者随时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便利服务,在驿站选址上,市总工会费了不少“心思”。按照“临街靠路、就近便利”原则,综合考虑城区各街道人员流量、驿站面积以及管理等多重因素,在户外劳动者相对集中的区域合理选址,大力发动银行、连锁超市、沿街窗口单位等积极参与建设。“户外劳动者驿站”牌匾按照要求统一设计制作,于室外临街入口醒目处挂置,让户外劳动者“找得到”“进得来”。
“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没电能充电,饭凉能加热。”在每一个“户外劳动者驿站”的标识下,醒目而朴实的标语,像汩汩暖流,温暖着户外劳动者。
三问于民,精准对接
升级服务满足劳动者多样需求
建设“户外劳动者驿站”,是我市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典型做法。为民办实事就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因此,我市在“齐鲁工惠”APP开设“劳动者驿站”栏目,实现附近可服务驿站自动推送、服务资源快速获取、精准定位和智能导航等功能。
在疫情防控期间,建设银行“劳动者港湾”APP还增加了“新冠肺炎实时救助平台”“防疫课堂”“线上菜篮子”等惠民服务功能,为德州户外劳动者提供及时的“驿站云服务”。目前,“劳动者港湾”APP已完成政务、教育、公益、便民等30余项第三方惠民服务平台对接工作,包括“支付宝”等高流量平台。
这种以劳动者为中心的理念,体现在“户外劳动者驿站”建设的每一步、每一处。
创立之初,为摸清劳动者最为关切的服务需求,德州市总工会就面向环卫、市政、城管、交警等不同群体展开调研。在“户外劳动者驿站”的建设中,大到专区规划、场所改造,小到饮用水的防烫标识张贴,德州市总工会和网点单位会一步步升级服务,回应劳动者需求——
市总工会通过驿站站长、志愿者进行巡查,定期调度各个驿站物品消耗情况并配送。年至今,市总工会累计为驿站采购纸杯、茶叶、一次性雨披等总价值30万元的用品;
建设银行德城支行特意设置图书展架和内嵌万余藏书的电子阅读器供劳动者阅读。
为确保驿站能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各级工会组织按照“六有标准”(有统一标识、有固定场所、有完备设施、有管理制度、有人员管理、有地图可查),不断加大驿站规范化建设力度。齐河县总工会开展三星级“户外劳动者驿站”评比验收,对评选出的三星级站点给予建站补助等。
市总工会四级调研员王咏梅介绍,除了日常服务外,市总工会还依托驿站平台,开展“线上送清凉”活动,去年累计发放送清凉物资余份;今年遭遇极寒天气,依托驿站向春运一线、交通执勤一线、环卫一线职工发放手套、围巾、暖贴余份。
共建共享让爱心传得更远
今年6月,市总工会与中国石油合作,在我市54个中国石油加油站新建“户外劳动者驿站”。
在“户外劳动者驿站”建设中,市总工会发动产业(系统)工会,联合行业主管部门、爱心商家、社会组织等力量,有序开展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的建设、评估和宣传工作,倡导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建立站点——
与市人社局、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单位合作,在“户外劳动者驿站”发布用工招聘和培训信息;
在“户外劳动者驿站”设立心理咨询疏导服务,劳动者通过预约,便可享受到心理咨询师的“一对一”服务。
“依托‘户外劳动者驿站’,我们积极探索合作共建的新内容、新模式,不断完善和延伸‘户外劳动者驿站’的服务内涵,联合更多爱心企业和机构,基本达到每1公里有一个驿站,用心用情将驿站打造成户外工作者温馨的港湾。”王咏梅说。
来源: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