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实现社会化就业人员是稳就业保就业重点,

◎公益岗重要准则:“人岗相适”

城乡公益岗相关施行细则公布后,一直照顾瘫痪妻子的李兴荣注意到,乡村“助困型公益岗”有一条细则:原则上选用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群体的亲属或近亲属,为其提供助困服务。按程序他顺利成为助困岗安置人员之一。“这一岗位应该没人比李兴荣更适合。”

◎目的是“以工代赈”,不能“养懒汉”

公益岗采用各用人单位与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双重管理制度。全县公益性岗位补贴均按照“基本补贴+绩效补贴”发放,其中70%作为基本补贴,30%的绩效补贴则依据考核结果发放。赋予用人单位考核权利很有必要,是保证岗位实效的有效措施。

◎补贴太高不现实,太低挫伤积极性

在开展“齐享”公益岗建设工作之初,齐河已制订资金筹措方案,围绕“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按照“财政投入+市场化运作”的思路,由财政兜一块,国企担一块,社会筹一块,各类经济组织出一块,多元化保障资金需求。

公益岗解析

专家:不仅要在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方面体现公益性,岗位还要为公众服务

□本报记者陈巨慧张双双

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让困难群众增收有新渠道,是山东的创新性举措。按照计划,今年全省要新设40万个城乡公益性岗位。公益性岗位如何设置,安置哪些人,能不能实现良好运行?记者到先行试点的齐河县进行了蹲点调查。

老农民在村里上班了

难实现社会化就业人员是稳就业保就业的重点

2月16日,刚吃过早饭,72岁的焦玉坤老人就出门了,他要清扫所管理辖区的社区楼梯。“楼不高,共4层,我负责8栋楼,也不用天天扫,轮着来就行。一般一个小时左右就干完了,也不累。”

焦玉坤是齐河县刘桥镇流洪社区五保户,与93岁的母亲一同住在流洪社区老年公寓内。他早年因病导致右腿留下少许残疾,家里的地已经流转出去,两个月前成为乡村(社区)公益性岗位保洁岗安置人员。“五保户每月元,公益岗补贴是元,够花了。没想到我这一把年纪的老农民,还在村里上班了!”焦玉坤一脸欢喜。

齐河是全国超级产粮大县,被划定为华北地区唯一的全国粮食生产功能区试点,刘桥镇就位于核心区内。该镇流洪社区是一个典型农村社区,土地流转面积较大。流洪社区被列为齐河县乡村(社区)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工作试点社区之一。

刘桥镇党委书记赵成说,前期排查时,突出“五类人员”中的贫、弱、残三大类,建立人员台账,逐户走访了解情况,共有64名就业困难群众。其中通过就业创业服务站协调辖区内海特尔、呈美制衣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就业38人,剩余26人按村级“四议两公开”初审,镇级四部门复审,县级联审小组联审,人社局备案的程序,全部纳入公益性岗位人员库管理。安置人员上岗前,全部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打扫楼梯间隙,焦玉坤到社区办公楼旁的“齐享公益岗驿站”休息,内有空调、饮水机、桌椅等。焦玉坤说,这里不仅是26位公益岗安置人员休息的场所,也是他们接受培训的“教室”。上岗前,环卫公司、镇卫生院等分别对相应岗位安置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我们确实需要这些知识,我们也想为社区尽点力。”

流洪社区居民焦方军一家四口都被纳入低保。因患有尿毒症,6年来,医院做透析,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失去了市场就业机会。妻子董俊英要照顾丈夫和两个上学的孩子,只能偶尔打打零工。现在,夫妻二人都开始“上班”:焦方军是绿化公益岗安置人员,负责社区绿化带维护,不限定具体工作时间,每月有元收入;妻子董俊英则是助老岗安置人员,负责照顾社区老年公寓的两户独居老人,岗位补贴每月元。

年12月,《山东省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方案》和《山东省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发布,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全省创设万个左右城乡公益性岗位,年的开发计划为40万个。其中,乡村公益岗约占80%,城镇公益岗约占20%。“城乡公益岗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是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兜牢民生底线的重要措施。”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随着我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村产生了一批新的剩余劳动力,除大部分转移就业之外,还有一些因身体、家庭等原因难以实现社会化就业。这些人员的就业问题,是稳就业保就业的重点,也是最大的难点。

“传统意义上的公益岗多局限于城市,且为过渡性安置,乡村层面尚处于空白。”齐河县人社局局长客风东介绍,齐河创新性地提出乡村(社区)公益性岗位的概念,以消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为目的,目前县公益性岗位人员库已纳入6余人。

“我们就缺这样的人”

公益岗重要准则之一是“人岗相适”

2月16日,记者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见到49岁的朱明霞时,她正在给独居老人怀善英按摩。朱明霞家住齐河县晏城街道永嘉社区中央城小区,3年前从刺绣厂下岗,因年龄大难找工作,加之听力残疾的儿子需要照顾,她没有再外出上班,生活较为拮据。

年前还未进“腊月门”,就传来“好消息”:社区要设置“齐享”城镇公益性岗位,主要安置城镇大龄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有劳动力的残疾人及其他市场化渠道难以就业的困难群众。朱明霞仔细了解后,当即报名申请,并在报名表“专业技能”一栏如实填上“推拿按摩”,这是她下岗后参加再就业培训时学到的一项技能。

几天后,社区上门审查,家庭、收入等情况逐一确认后,社区党委书记郝阳阳特意问:“专业技能有相关证明吗?”看到朱明霞找出她的“推拿按摩证”,郝阳阳眼前一亮:“我们就缺这样的人!”原来,永嘉社区活动中心二楼的日间照料中心是社区老年人最喜欢去的地方,里面设有四张按摩床铺,可此前只有一位会按摩的热心网格员在此帮忙,朱明霞很适合这个岗位。

考虑到安置人员的特殊性,社区并未严格限定上班时间,但朱明霞还是尽职尽责做好这份工作。“下岗那几年不但不挣钱,每年还要花1万多元交社保。现在的工资是元,扣除四险个人缴纳的部分,到手是元。2月7日年后上班第一天就收到了第一个月的工资。”她说。

除卫生保洁、环境绿化、日间照料中心服务等公共服务类公益岗外,永嘉社区还设有公共管理类公益岗,社区网格员和楼长、楼道长都在此列,这也让社区内4位符合条件的网格员得以安置。郝阳阳坦言,“齐享”公益岗重要的准则之一就是“人岗相适”,站在社区工作角度,托底保障的同时,安置人员个人能力能满足岗位所需也很重要。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表示,城乡公益性岗位不仅要在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方面体现公益性,岗位还要为公众服务。“在岗位设置和人员安置上,公平和效率要兼顾统一,既要照顾弱势群体,又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348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