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主席和掏粪工站在一起时,双方有区别吗?当然是有的。但是双方的人格有区别吗?并没有。他们都是光荣的共产党员,都是在尽职尽责的为人民服务,也许,身处的位置不同,做出的事情不同,但是,从本质上来看,他们都是光荣的,值得人们称赞的。
人和人的出生也许会有区别,人和人的地位也许会有高低,但是任何人的人格并没有贵贱。在新中国,每个人都在自己身处的位置上发光发热,只要是为祖国服务,只要是为人民服务,每个人都是值得敬仰的真英雄。
一.国家的掏粪工,人民的真英雄
时传祥,年9月20日,出生在山东德州齐河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中,在新中国成立之前,逃荒到了北京,成为了北京一家粪厂的掏粪工人。这时的时传祥绝对没有想到,因为掏粪工这个职业,会让自己的人生与众不同。
自古以来,掏粪工这个职业在中国都处于不受待见的状态,掏粪是一种骂人的词语,掏粪不仅体力消耗极大,而且会使自身染上肮脏的气味,这种事情让掏粪在中国处于下流的行业之中。
但是在城市中掏粪工又是最不可缺少的职业,是人类社会文明化起来以后必不可少的东西之一,但是厕所中的排泄物在当时的社会中,无法直接进入下水道,这时就需要掏粪工挑着粪桶走街串巷,为每家每户挑走粪便。
时传祥
这本是一种牺牲自己,为他人带来幸福的职业,却因为工种的特殊性,不得不被人嫌弃。这个时候,挑粪工人,必须有着一定的牺牲精神,才能在干活的同时保持着一颗向上的洁净的赤子之心。“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就是对此最好的描述。
一开始的时传祥没想过自己会干这个职业,只是因为生活所迫当起了掏粪工。在旧中国,掏粪工是承包给私人分厂的,掏粪工在工厂中受到了剥削和压迫。在这个时候,时传祥已经开始主动思变,开始想着如何保护工友们的利益。
在新中国成立后,时传祥被工友们选为崇文区粪业工人工会的委员。这个时候的时传祥不忘初心,依然保持着自己当初想着如何保护工友们利益的想法。
并且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也对清洁工人们的劳动给予了很大的重视以及尊重,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工资,也极尽可能的想办法减轻工人们的负担。
时传祥也不只是通过政府的帮助,他开始积极思考,利用政府给予的工作设备,合理地安排着工人们的劳动时间,在保存工人们的体力的同时,最大化的分配着已有的资源和时间。
并且身先士卒,并没有因为自己成为了委员,就畏缩在工友们的身后,反而以自身为榜样,完成超出他人的任务,来带领着自己的工作小组积极的为北京的卫生建设添砖加瓦。
风雨无阻,只是时传祥最常见的工作状态,为人民服务,就要设身处地的想着他人。掏粪,不仅仅是方便他人的利好事情,也是每一个家庭不可或缺的事情。
时传祥,除了尽职尽责的完成工作以外,也设身处地的为人民着想,并没有死板的生冷的完成,而是避开了每家每户不方便的时候,例如吃饭,宴请,家里来客人的时候,这种情况下石传祥宁愿自己多等一会儿,也不会打扰他人。
这种行为,已不仅仅是掏粪这一简单的工作而是,给每家每户都送去了温暖,再除去每家每户污秽的同时,也给予了每家每户灵魂上的温暖。
这样的时传祥无疑完全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于是在年,在被选为崇文区人民代表的同时,在11月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的石传祥,不仅将自己的工作提升到了更高的高度,而且也开始关心起环卫工作的后续发展。
在他的努力下,环卫工人的队伍中迎来了初高中的毕业生,而石传祥也开始对他们传授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自己过硬的思想。这使之后的环卫工人在工作过程中都养成了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就是这样的时传祥,一个质朴又带着些许执拗的时传祥,在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想他离开的时候是平静的,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名光荣的,合格的共产党员,在临终前时传祥还不忘反复叮嘱儿子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环卫工人,为祖国的事业添砖加瓦。
正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所说:“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时传祥,在他的一生中,一直奋斗在为人民服务的第一线,与肮脏的粪便打交道的他,却开出了最美丽的花朵。
时传祥的精神鼓舞和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年政府评选的“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中时传祥光荣上榜。
无论是环卫工人,还是主席,只要是中国共产党员,都有着伟大的思想精神。也许他们在地位上有着天差地别,但是在思想上却有着共同之处,那就是为人民服务。
二.国家的好主席,更是人民的好勤务员
刘少奇,是我国杰出的领导人之一,是我国开国元勋之一,在他的一生中,一直秉承着为人民服务这一伟大的先进理念,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出生在湖南的一个农民家庭的刘少奇,非常清楚基层人民的困苦。
在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候,刘少奇就已经立下了要拯救国家,为人民服务的志向,在此危难之时,刘少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领导着中华民族进行着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之中。
不仅如此,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刘少奇还多次莅临基层,与当时的民众一起,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年,刘少奇在考察考察葛洲坝坝址后,回程的途中,突发严重的龙卷风,霎时间,天昏地暗,风波四起,轮船发生了剧烈的颠簸,轮船尚且如此,更何况江上还在劳作的其他渔船,风浪中呼喊,求救声,响做一片。
船上的工作人员,为了保证主席的安全,都不敢先去救人,只能够向周边通知这里的险情。但是,这时在船舱中的刘少奇知道了此事之后,果断地指挥到:“就因为是主席坐的船,更应该首先抢救人民!”
年,63岁的刘少奇,为了能让祖国在前行的道路上更快更稳,还回到了家乡湖南,进行了为期44天的农村调研。在这期间,刘少奇,翻山淌水,走街串巷,进入农村深处,切身实地地感受农民们所面临的问题。
年事已高的刘少奇,在这过程中,身体早已受累不堪,但是,看到还处在穷困中的老百姓时,还是继续稳定地迈步走了下去,只为了能调查出,中国如何正确的发展经济,如何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为人民服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不仅仅是一件简单的,只需要劳动就可以完成的事情。时传祥,为了能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时刻思考着,如何能够在干活的同时,减轻群众的烦恼。
刘少奇,也一样,身居高位,他的儿子却这样形容他:“我的父亲刘少奇坐在主席这把椅子上,心里头装的是老百姓的小日子。”简单的话语,透露着同样,时刻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思想。
在年的是10月,两名同样是共产党员的勤务员汇聚到了一起。时传祥和当时身为主席的刘少奇见面,一经见面,刘少奇就和石传祥的手紧紧地相握在了一起,这不仅仅是主席和掏粪工人的握手,更是同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勤务员在进行握手。
一经见面,刘少奇就激动的脱口而出:“你就是老师吧?”这是多么温柔的话语啊,这代表着,无论身居何种地位,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的心都是在一起的,一时间,时传祥竟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随后两位共产党员,亲切地交流了时传祥在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最后刘少奇再次握着时传祥的手说:“老时啊!你掏大粪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只是分工不同,但都是革命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这次见面中,我们能充分地体会到工作并没有贵贱,行业也没有尊卑,只要我们为人民服务,就会受人尊敬。而为人民服务也是身为共产党员不变的宗旨,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可以相信中国共产党。
无论今时,还是往日,为人民服务的光荣精神都不会过时。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中国在这之中还需要砥砺前行,而身为中华儿女,我们更应该传承来自前辈们的优良作风和高尚品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