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德州丨两河牵手让城市特色文化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李梦晴1月11日,德州正式进入两会时间,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委员们肩负人民重托,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依法履职,积极建言献策。作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他们准备了不少反映民生民情且接地气的提案。德州,因德水(古黄河名)而名,因运(大运河)而兴,对于黄河、大运河,不少委员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挖掘两河文化资源打造地域特色项目德州市政协委员、德州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王德胜带来了《关于推进“两河牵手”研学游与校园课程有机融合的建议》的提案。“发展素质教育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性主题,研学旅行是让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紧密融合有效途径。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研学实践基地位列其中。目前,研学游广受欢迎,取得较好效果,但在联系地域文化、内容设计、制度保障、评价体系、规范经营等方面仍存在不足。”王德胜说。为此,王德胜建议,要构建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编写德州地域文化研学手册,打造地域特色研学课程。德州是黄河、大运河交汇的地方,依托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和山东“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建设,启动“两河牵手”工程,实施两河水系连通、两河连通景观廊道、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重大旅游基础设施等十大项目,打造“水上游、岸上行”的文旅休闲新场景,为研学游提供了良好的弘扬地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契机与平台。建议尽快梳理德州地域文化研学内容,编写研学手册,同时可作为德州乡土教材。探索“文化+教育+旅游”新业态,开发设计“两河牵手”特色研学线路,提高研学质量。教育、文旅等部门相互配合,从内容选取、路线设计、实地察看、现场演示等环节全程把关。“以大禹文化研学游为例,要有针对性设计一整套研学课程,研学内容不仅包括走进非遗进景区,参观具丘山、禹王亭等内容,更要在前期学生演员选拔、排练基础上,现场演绎拍摄《大禹一箭定海疆》《大禹酒后疏仪狄》《三过家门而不入》等非遗小故事,深度了解大禹治水公而忘私、安邦立国的历史功绩。同时结合乡村振兴主题,把周边工业游、乡村游纳入研学游线路中来,看奶牛喝牛奶、看德州黑驴吃驴肉、看食品加工吃放心馒头、看武庄渡槽体验采摘等,拓展和丰富研学内容。”王德胜说。德州市政协委员、德州市博物馆业务行政主要负责人张嵘带来了《关于黄河大运河两河文化统筹发展,打造德州特色地域品牌》的提案。“德州是山东省为数不多的、黄河和大运河两河同在的城市,要想确立我们德州市在全国两河文化带建设中的鲜明特色和突出地位,关键要实施两河文化统筹发展战略,这对德州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因此,她建议,一方面要做好顶层设计,第二要深入挖掘两河文化资源,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扩大两河文化的影响力,充分利用黄河大运河空间并行,文化叠加的双重地缘优势,来全面的打造两河文化相互赋能的德州品牌,以此来推进两河文化的高质量融合发展。有基础,有渊源,有格局“两河牵手”擦亮城市新名片近日,总长度余公里,串联沿途5县18镇的黄河大运河连通廊道路网工程全线贯通,6米深青色车行道、3米红色骑行道和2米绿色步行道,工程建设整齐划一。其实,德州“两河牵手”早有渊源,20世纪80年代修建的引黄济津工程,利用原有河道和新建渠道,实际上已经连接了黄河、大运河。近两年来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黄河水是重要水源。如今,两河连通廊建成,两条河流以另外一种形式连接在一起。该工程北起大运河四女寺水利枢纽,南至齐河潘庄闸,规划结合河道两侧优良的生态环境、多样的景观资源和多元的历史文化,打造多个景观节点,打造水清、岸绿、景美、文化兴的绿色长廊,建设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重要的集中展示地。黄河大运河“两河牵手”工程沿线规划了八个主要的景观节点,齐河县马集镇潘庄节点就是其中之一。齐河县是德州市唯一的沿黄县,站在堤顶路上,视线穿过潘庄引黄闸,可以看到奔流不息的黄河,沿着廊道道路向北,有黄河第一驿站、白墙青瓦极具古风韵味的民宿……齐河县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喜迎介绍,“两河牵手”齐河段起点位于潘庄引黄干渠渠首,向北途经马集、赵官、仁里、胡官、潘店等5个乡镇,全长33公里,共规划6处景观节点,在设计理念上,突出“两河牵手”的形象内涵,注重挖掘黄河文化、干渠文化、农耕文化、乡镇村庄传统禀赋和地域特色,与乡村振兴深入结合,逐步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产业格局。“德州的两条大河,黄河居南,流经齐河,63.4公里,大运河傍北,流经武城夏津德城,.8公里,两条大河合围着德州这座城市1.0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黄河赋予德州的农耕文化,相识取义,守则和谐,大运河赋予德州开放包容的商贸文化,两种文化融合碰撞就形成了我们德州独具特色的文化。‘两河牵手’工程,让这种特色文化焕发了全新生机,同时助力德州经济社会的发展。”王德胜说。据悉,德州结合“三通六带”现代水网建设,抢抓黄河、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契机,创造性实施“两河牵手”工程,构筑文化体验廊道新格局,培育文化体验展示新窗口。两河连通廊道、重大旅游基础设施等十大项目相继启动。伴随“两河牵手”工程的扎实推进,逐步实现黄河和大运河在水利、交通、文化、旅游和生态等方面全面连通,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903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