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双双本报通讯员崔志华刘磊麦浪滚滚,丰收在望,我省从南向北已陆续开镰。受去年秋汛影响,小麦从播种、出苗、返青到灌浆、成熟,让人操了更多的心。而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我省“十大产业”行动计划中提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机制,全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到1.6亿亩次。5月25日、26日,记者蹲点“黄河粮仓”齐河县,看看这里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了农民怎样的帮助。一个合作社飞防近70万亩小麦5月25日,齐河全县万亩小麦刚刚结束最后一轮的“一喷三防”,位于胡官屯镇的金穗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托管承担了其中近70万亩的飞防任务。“今年没有点发条锈病,这一次主要是防白粉病和干热风,最后关键时刻得把好关。”合作社理事长袁本刚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