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一资讯
-07-:02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资讯官方账号 为进一步做好双招双引工作,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利津县汀罗镇围绕本地产业基础,主动出击,科学作为,着力引进和培育产业集群,确保双招双引工作落实到位,使“双招双引”成为推动汀罗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目前,已吸引来自江苏、浙江、山西等多个省份的投资,计划投资10.71亿元,培育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工商强镇”。近年来,汀罗镇以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幸福汀罗”为目标,打造安全优美的人居环境、配套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塑造开放透明的政策环境。以环境优势取代单纯的政策优势,在投资商服务中,除了提高政府效率,同时将企业咨询服务、公司运营制度、政策法规培训、诚信环境建设运用于日常政务实践,坚持“硬件不足软件补,政策不足服务补”的原则,创造出鲜明的招商引资新优势。
统筹资源禀赋、交通区位、产业现状、发展趋势和承载能力等要素,摒弃惯性思维,摆脱路径依赖,立足汀罗,跳出汀罗,规划“鱼米重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培育“工商强镇”;立足自身,协同推进,塑造“生态美镇”;立足实际,回望历史,打造“文旅新镇”。以打造鲁北地区重要的粮棉、虾蟹、香菇、蔬菜、畜禽良种、粮食加工和科研等特色产业集聚地为定位,瞄准特色农业、仓储物流、新能源新材料、再生资源利用等产业集中开展双招双引工作。引进汇邦渤海大闸蟹生态养殖科研示范基地建设项目、20万吨鲁汇农业省级军粮储备库项目、利津益生种禽有限公司种畜禽饲养项目,南美白对虾高效设施养殖基地等建设项目。
投资载体是招商引资的重要基础。年以来,汀罗镇着力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工农复合产业园区、农旅融合示范园区、乡村振兴样板园区、生态振兴试验园区五大经济发展平台载体,深化与中科院、省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在引进泰山学者、培育黄河三角洲学者等工作上实现突破,为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提供精准化、定制化智力服务支撑。 (杨明玉)
大黄乡
大姐工坊圆留守妇女就业梦
为给乡里的留守妇女提供就业机会,“菌菇小镇”齐河县大黄乡充分发挥巾帼居家创业就业平台“大姐工坊”作用,推出“企业+卫星工厂+家庭作坊”模式,实现企业盈利、家庭增收和妇女就业的“三赢”。
为解决乡里余名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大黄乡依托乡里的手工业、食用菌和蔬菜大棚产业,通过政府搭桥、免费技能培训等方式,实现妇女在家门口就业愿望。齐河县嘉艺玩具有限公司推出“企业+卫星作坊+农户”产业模式,建立社区大姐工坊、村级加工点,余名农村妇女加入其中,平均月收入余元。同时,公司建立“四点半课堂”,聘请老师辅导员工孩子的作业,并免费为孩子们提供就餐。“家里病人需要照顾,无法外出打工,‘大姐工坊’缓解了我们家的开支压力,感谢党委政府的帮助,也谢谢公司为我们提供就业岗位。”刘春芳如是说。
下一步,大黄乡将继续依托“大姐工坊”巾帼就业平台,把农村妇女纳入到共建共享体系之中,让留守妇女在照顾家庭的同时实现增收致富,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巾帼力量。 (艾毅然李红)
稻庄镇
大走访聚焦群众需求办实事
广饶县稻庄镇通过开展联系群众“大走访”活动,聚焦群众需求,以为民利民便民为最终目的,让各项工作举措更有温度。
针对群众需求,主动服务暖心。日前,在稻庄镇宋寨村的文化大院里,医院开展的中医义诊活动正在进行。村支书吴旗之说:“村里的老年人居多,很多人身上这疼那痒,一听说有中医义诊,都愿意让医生给看看。这样的活动特别受老百姓欢迎。”同样的活动还在灰堆社区开展着,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在灰堆社区广场,面对周边几个村的群众开展义诊。
“群众点单、政府送菜”,服务群众走心。在南寨村,刚刚结束的面点培训班让村里的妇女受益良多,组织者宋玉莲高兴地说:“4天的培训班,学习了好多种面点的制作,老师手把手教,村里来学习的有二三十人,大家都觉得这样的培训特别好。等过段时间我再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看还想学什么,我们再提交申请。”除了这样的面点培训班,还有育婴培训班等在各村轮流举办,群众反响十分热烈。
便民“小举措”,温馨又贴心。在鞠刘村新建的广场上,一百多辆三轮车整齐地排成几排,由镇政府和交警中队共同开展的安全宣传活动正在举行。不仅观看了宣传视频,还免费给三轮车贴上了反光条,村民鞠学庆说:“别看反光条就小小的一条,有时候能起大作用。这样的活动很贴心。”
该镇联系群众“大走访”活动共列出为民办的实事余项,为民办实事,用心解难题,让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高。 (张玉霞)
太平镇
和为贵创新基层治理新路径
“非常感谢和为贵中心的同志,这么快就让我们拿到了拖欠的工资,太感谢了!”在邹城市太平镇和为贵治理中心接待室内,建筑工人李士龙激动地说道。环顾接待室四周,墙壁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锦旗,一面面锦旗都是赠送者的情感流露,也是太平镇全心全意为群众解难题、纾困境的真实写照。
近14万辖区人口,67个村(社区),1余家各类企业,复杂的基层治理环境,没有难倒太平镇,97%以上事件及时化解在镇村(居)两级,连续6年获得“平安建设”一等奖……一个个极具说服力的数据,展现了太平镇辖区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
太平镇借助科学的治理方式和先进的技术设备,创新基层治理新路径。探索“和为贵”社会治理模式,集成打造部门职能充分发挥、便民高效的一站式综合性平台,对常见的8类矛盾纠纷实行统一受理、归口办理,严格落实2日内问题反馈。实施“信访+X”闭环解决机制,坚持每天至少3名领导成员到信访大厅值班接访,形成“抓全员、全员抓”的工作机制,持续开展信访积案化解,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坚持发挥全镇个网格作用,67村(社区)级网格工作室均配备监控平台,聘请余名老党员、离职村干部为网格调解员,打造独具特色的“十员合一”网格队伍,投资余万元建设“雪亮”工程、“天网”工程,构筑起人、技、地、事、物等要素全覆盖的综治网格体系,营造出“群众事、群众办、群众解”的新格局。 (种道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