澍野设计
刘蒙蒙写在前面:年,有人说,因为疫情,将世界分为“前新冠时代”和“后新冠时代”,然而对“前”与“后”的定义,却不尽相同。这一年,无论是在抗击疫情阶段,还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山东都有着“不俗”的表现。用怎样的视角解读山东,又如何评价山东这一年的发展,相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基于此,新浪山东推出年终策划《韧性前行,向阳而生》,回顾和记录这值得回味的一年。前不久,年《财富》世界强排行榜正式发布。山东有5家企业上榜,分别为山东能源集团、兖矿集团、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海尔智家、山东钢铁集团。其中,山东钢铁集团首度上榜,位列第名,成为山东第5家上榜世界强企业。从省属企业中唯一亏损的企业,到世界强企业;从“求生存”到“谋发展”,再到“高质量发展”,山东钢铁集团不断“破局”。而这只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一个缩影。以往,在人们印象中,山东一直都属于大企业林立的“群象经济”。山东的工业门类比较全,41个大类全部具备,但山东的产业结构当中存在“两个70%”——传统产业占工业总量的70%,重化工业又占传统产业的70%。这“两个70%”不改变,山东只能“负重前行”。在此情形下,新旧动能转换应运而生。从目前来看,“群象”已经翩翩起舞,山东基本实现了新旧动能转换“三年初见成效”的预期目标。那么,山东近几年都创造了哪些高质量发展的“奇迹”,这是如何做到的,背后又蕴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酸甜苦辣?1让“群象”翩翩起舞目前,山东经济已经迎来新一轮增长。官方数据显示,山东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三年提高6.3个百分点,年上半年达到44.4%。这说明,在山东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信息化支撑作用日益增强。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第一批6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中,山东有7个产业集群入选,数量居全国首位。从产业范围上看,这7个集群涉及产业信息技术、轨道交通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体现了山东的产业优势。济南奥体(资料图)五年来,山东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比年末增长了2倍多,年年底将超过1.4万户;年企业获得发明专利达到件,数量与质量均实现大幅提升。以山东钢铁集团为例,目前集团已通过推动国有资本改革,顺利完成第一轮新旧动能转换三年行动计划。年,山东钢铁集团利润达到64.77亿元,钢铁企业综合竞争力也由年的B+上升为年的A+,同期名义排名从第26位上升为第7位。而就在五年前,这一切都仿佛还很遥远。那时候,侯军刚刚就任山东钢铁集团的党委书记、董事长,集团正处在生死边缘,暴露出连年亏损、产能过剩、历史负担沉重、创新动力不足等“顽疾”,是省属企业中唯一亏损的企业。▲山东钢铁集团的优特钢(资料图)五年间,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让集团扭亏为盈、浴火重生:包括济钢产能调整、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建、契约化管理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重塑科研体系等。五年前,人们热衷谈论山东“群象经济”的弊病。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山东的产业以重化工业为主,不如互联网、金融那般光鲜亮丽。青岛景色(来源:中国旅游网)同时,山东产业发展确实出现了瓶颈,摆在山东面前的是能耗高、排放多、土地少的“天花板”局限。一方面,山东的重工业虽然贡献了较多的GDP,但是面临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高风险的问题,需要主动调整,使其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另一方面,山东是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但人均耕地少,只有1.13亩/人。在这种情况下,再搞传统的粗放式发展,继续发展占地较多的重化工业,土地将无法支撑。在此困局之下,新旧动能转换在山东大地全面展开。山东按照“三核引领、多点突破、融合互动”的总体布局和功能定位,发挥济南、青岛、烟台三市综合优势,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树立标杆;支持其他地市发挥比较优势,打造若干经济增长点;树立全省“一盘棋”思维,促进全省协同联动发展。烟台建设工业设计名城(资料图)忽而转眼之间,三年时光飞逝。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之年。毫无悬念,积极进取的山东目前基本实现了“三年初见成效”的预期目标。三年来,山东累计关闭“散乱污”企业11万户,占全省企业总量3%以上;化工园区从近家压减到84家,减少六成;年前三季度,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压减煤炭消费万吨,减量超过全省煤炭总消耗的十分之一。与此同时,世界高端铝业基地、山东重工商用车生产基地等重大项目陆续落地,山东省石化、冶金、钢铁、汽车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获实质性推进。▲年前三季度GDP及增速(图片来源:第一财经)数据显示,年前三季度,山东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9%,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投资占比达到48.6%,“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全年有望突破30%,比年提高8.3个百分点......这时,人们惊喜地发现,“群象”已然翩翩起舞。2向超级中心城市“进击”“均衡”,是山东给外界一贯的印象。山东没有武汉、成都那样的超级中心城市,有的是中小城市星罗棋布,城市之间发展相对均衡,甚至很多知名工业聚集在县城。而均衡发展优缺并存,山东迫切需要超级中心城市当“带头大哥”,给各地市打个样,带领它们向前冲。在此背景下,济青烟“三核引领”,便成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战略之一。山东是公认的大省、小省会,因而以济南为支撑点,扬起省会“龙头”,是近年来山东的主攻方向。为此,山东也对济南的发展给予了政策倾斜,包括济莱融合、做强省会经济圈等。省会经济圈(资料图)特别是年以来,山东及济南毗邻地市多次发文支持省会经济圈发展。年6月,山东支持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淄博市周村区、齐河县、邹平市四地,打破行政壁垒,探索建立统一高效协调的一体化发展新机制;12月,德州市又提出支持齐河、禹城、临邑打造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现在来看,济南发展后劲越来越足,特别是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济南省外对接京津冀,承接项目转移效果明显,省内地市一体化发展进程也不断加快,济南经济提速发展。年前三季度,济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4%,较上半年提高6.4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和全国主要城市首位。我们再来看烟台,烟台制造业基础比较雄厚,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居全省前列,其定位主要是打造先进制造业名城。目前,烟台已形成了食品加工、高端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金属加工、汽车制造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烟台风景(来源:烟台图片云)近年来,在原有的制造业基础上,烟台又推动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发挥引领作用。例如,支持万华集团建设世界一流化工企业,构建高端石化产业发展优势;支持通用东岳汽车基地更新换代,开工建设一汽宝雅新能源汽车项目,打造高端汽车产业发展龙头等,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显著。同时,烟台还不断挖掘海洋禀赋,创造出了许多“第一”。世界先进的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一号”,正是来自烟台的中集来福士。年,烟台中集来福士自主研发设计的深远海智能化网箱“长鲸一号”在长岛投产,创造了两个世界第一和五个全国第一。此外,烟台还启动了海洋牧场“百箱计划”,推动烟台渔业向深发展。▲蓝鲸一号(资料图)除了烟台,主攻海洋经济的还有青岛。作为山东发展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青岛拥有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等多个国家战略叠加,主要定位是打造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形成东部地区转型发展增长极。因而,创业创新在青岛格外活跃。近年来,青岛一直致力于为独角兽企业营造活力迸发的创业创新环境。年青岛共有10家企业进入全球独角兽企业强榜单,同比增加4家,新上榜的4家企业分别为卡奥斯、青岛云路、特来电和能链集团。青岛全球独角兽企业强的数量,位列中国北方城市第二位,在全国城市的排名由去年的第七位上升至第五位,总估值为.87亿美元。年11月,青岛在《关于加快建设创业城市的十条意见》中又提出,对标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最优营商环境,打造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环境的“4+1”发展生态,为海内外企业落户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全球独角兽企业强大会由此可见,青岛未来作为“创业城市”的城市定位越发清晰,并通过“对标”逐渐拉小与国内一线城市的创新创业环境的差距。综上可见,山东在打造超级中心城市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瞄准三座城市发展的痛点,并充分利用其自身禀赋,为每一座城市都量身打造了发展路线。并且通过联动周边城市构建经济圈,聚力打造核心城市的产业增长极,为动能转换与创新发展提供了顺畅渠道。此外,还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