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齐河为穷人盖房买地的人

作者:朱长新

孔子的社会理想是“大同”,在《礼记·礼运篇》中有这样的描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圣人的理想就是中国封建社会从皇帝到各级地方官员奋斗的目标。其中“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也是对现代社会文明的要求。

Grain/inEar

北宋朝在繁华的东京汴梁开设了四家“福田院”,院中房屋无数,凡因灾害逃荒流落京城的灾民、居无定所的赤贫市民、无人赡养的老人及其他吃饭无着的流民,都可以申请在里面居住,包括一日三餐,全都免费。到了大明朝,因洪武皇帝朱元璋是穷人出身,挨过饿,受过冻,对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上无片瓦,下无地一垄的艰难有深切的体会,故三番五次地要求他的各级官员让百姓有饭吃,有房住。他还下旨给南京、上海的官员,让他们找地方盖房,免费供给那些无家可归的人居住。这两个地方的官员都遵旨照办,据说效果不错。朱皇帝便正式批文:“令天下郡县访穷民,无告者,月给以食,无依者,给以屋舍。”这下大臣们可有意见了,穷是国情,怎么能办到?把意见反映上去,朱皇帝语重心长地说:“尔等是辅相,当体朕怀,不可使天下有一夫之不获也。”朱元璋既是个现实主义者,又是个理想主义者,消除贫困直到今天我们还为之奋斗,又岂是他那个年代能解决的?不过,做总比不做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82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