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山东省委宣传部追授齐河县纪委原常委、监委原委员关鲁同志“齐鲁时代楷模”称号。
年6月11日,关鲁外出办案不幸因公牺牲,年仅45岁。
关鲁年11月出生,年4月参加工作,从年调入齐河县纪委起,宣传、行政、调研、信访和审查调查,17年间他几乎干遍了所有纪检监察岗位,无论在哪个岗位上,无论身处什么位置,他都是全身心投入,都是以最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
面对违纪违法行为,他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不查清事实绝不罢休;面对阻力和威胁,他不信邪、不怕邪,勇于亮剑,敢于斗争。
在查办一起黑恶势力“保护伞”时,关鲁接到了一通匿名“巴掌大的县城,你家什么情况我一清二楚,再查下去,早晚有你后悔的时候。”威胁吓不倒关鲁:“我干的是正义的事业,肩负的是党和群众的信任,这个案子必须一查到底!”最终,14名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被绳之以法,两名“保护伞”公职人员被移送司法机关。
对待腐败分子,关鲁总是很“冷”,当面对群众时,他又是一个“暖男”。在从事信访工作期间,关鲁为自己定下了一套规矩:对待信访群众要“见面一杯茶,进屋让一座,静心听他讲,出门送下楼”。
年的一天早晨,关鲁刚到单位,就发现信访室门前聚集了10多名群众,嚷着要见纪委领导。他赶紧上前热情招呼大家。他们是当地某村村民,反映本村支书在土地上多吃多占、离任后长期侵占集体财产的事情。关鲁当场承诺,如果调查属实,一定给乡亲们一个交代。齐河县纪委很快启动了调查,违纪村干部受到相应处理。
在很多同事眼里,关鲁是不知疲倦的“铁人”“拼命三郎”。无论何时,只要接到新任务,他似乎都能立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一年到头,他有多次出差记录,连个完整的假期都没休过。很多案件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而他总能在错综复杂的线索中找到蛛丝马迹,把涉案人员绳之以法。
年以来,关鲁先后主导和参与查办违纪违法案件80余起,党纪政务处分70余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余万元。
关鲁常说,纪检监察干部首先自己要干净,决不能新鞋溅泥、白袍点墨。
生活中,关鲁对自己的要求几近严苛。他的朋友圈很小,很少参加聚会,在饭桌上也从不谈及工作。逢年过节,别处都是张灯结彩,而关鲁家客厅的灯晚上却总是关着。这是关鲁和妻子马红燕的约法三章。“晚上登门的人,大多是来说情送礼的。不要开客厅的灯,有人敲门一律不搭腔、不开门。”马红燕至今记着丈夫的叮嘱。
党风廉政建设学习教育和宣传工作全国先进个人、全国纪检监察信息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个人……关鲁办公室壁橱里厚厚的一沓证书,承载着关鲁一路走来的荣光。(□大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朱军记者赵琳)
扫码观看微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