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故事从一本蓝皮笔记本开始讲起,那是妈妈高中时作文竞赛获得“一等奖”的奖品,40多年了,她一直珍藏着。我问妈妈,作文的内容是什么,妈妈骄傲的告诉我--《我的爷爷》。接下来就让我为大家讲述妈妈的爷爷,王金声同志的戎马一生。
一、心如磐石,坚定信仰,舍生忘死,矢志不渝
王金声同志,原名王安庆,年出生,齐河县仁里集镇大王村人,年还在私塾读书的他便已经开始瞒着家人给地下党传递情报,终于在年,17岁的他如愿以偿地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本村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任村党支部书记。同年又加入了八路军。因读过几年私塾,后被调入“战友”报社,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八路军的纪律以及抗日等新闻,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改名为王金声,意思是想一辈子为中国共产党发声。村里的老人们都知道他曾这样说,“你们骂我行,但你们不能说共产党的不是,谁说,我就给谁拼命!”正因如此,村里人给他起了个外号——“拼命文人”。他跟随八路军经历了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辗转山东、河北等抗日前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宣传到最后,呐喊到胜利。
抗日战争结束,国民党不顾人民的水深火热,发动了内战,解放战争拉开了帷幕。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12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王金声同志作为连里的指导员,也在其中。进入大别山后,刘邓大军面临的,不仅是残酷的地理环境和严峻的敌情,更面临着十几万人马的粮食供应问题,冬天即将来临,山上根本没有任何食物,队伍在行进中偶然发现了酸枣树,虽然肉极少核很大,但大家还是兴奋不已。
有一次战斗,他们连续三天三夜没进食、没合眼,一直同敌人周旋,渴了、饿了喝点地上的雪水接着打……战斗结束后,饥寒交迫的他昏睡过去,连自己的棉衣后背被烧出一个大洞都没有察觉,手里还攒着几颗舍不得吃但早已经干瘪的酸枣……紧接着的又一次战斗,他负了重伤,几乎处于昏迷状态,不能继续跟随部队前进,被安排到大别山一老乡家里养伤,还未完全康复,他立即动身去追赶队伍,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部队,高兴得无以言表,就像大雁找到了队伍,孩子找到了失散多年的母亲。他所在的这支队伍在大别山浴血奋战7个月,犹如一把“飞来之剑”直插敌人心脏,换来了历史性的大转折。
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渡江南下,解放了当时还没解放的半个中国。他也是南下大军的一员,跟随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部队接连攻下云南、贵州、四川。根据接管城市、新政权建立和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他被安排转业,任当时四川省资阳某区区长,此时当地土匪猖狂,他又带领区工作人员和当地部队打退了土匪的一次次进攻,最终彻底消灭了当地土匪,捍卫了刚建立的新政权,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再一次践行了他对党对人民忠诚的信仰。
心如磐石,有着坚定的信仰,历经磨难而不悔,王金生就是这样一名共产主义老兵!
二、心如明镜,不忘初心,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建国后,王金声同志任四川省内江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他的日历里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所有大小案卷他都亲自过目,常常伏案工作到深夜,绝不让工作出现一丝纰漏。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定要为人民掌好这杆秤。在六十年代,由于多种原因有一位大学生被错判,他通过多次多方走访调查,找到了新证据,为那位大学生翻了案,那位大学生在他面前长跪不起,感谢他的坚持改变了自己一生的命运。
绝不放走一个坏人,但也决不能冤枉一个好人!他又一次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初心!
都说他是个“死硬”的共产党员,刚正不阿,铁面无私,但他也是个心系家乡父老乡亲的好儿郎!七十年代初,老家生产队想买台柴油机,但资金不够,给远方的他发去电报求助,接到电报后毫不犹豫卖掉自己的手表,东拼西凑地把钱凑齐寄回家乡,购买了生产队的第一台机器。
心如明镜,有着公正的工作原则,热爱人民如父母,王金生就是这样一名党的好干部!
三、心似火把,迟暮之年,壮心不移,激励后代
年,王金声同志光荣离休,回山东老家的次数也多了。老家的亲戚朋友谁家有经济上的困难他都主动帮忙,他常给妈妈开玩笑说,我是一个无产阶级,我什么也没有,每月有饭吃就够了。是的,他真的是一名无产者。他的工资大部分都接济了别人,自己一生生活简朴,缝缝补补一年又一年。每次回老家,乡亲们都说他穿的哪像个离休干部啊,还不如老百姓,但他愿意保持劳动人民本色,他说艰苦奋斗的传家宝必须代代相传。他常给我们说,看看现在的生活,多好啊,多幸福啊,我离休了,什么也不干,还每月给我发工资,谁要说共产党不好,我还是要给他拼命,因为共产党救了中国,共产党让我们国家站了起来,富了起来,强了起来!
他一生严以律己,还同样地严格要求我们,学习、生活、工作都要靠自己努力去打拼,谁也不能沾公家的一点光,谁也不能吃他的老本,靠他的关系。所以我们全家子子孙孙,没有一个靠他安排工作,全是靠自己努力过上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全家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有一年夏天,他回来探亲,当时妈妈刚刚参加工作,在邻村小学当老师。一天早上,妈妈刚想去上班,忽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那时的黄土路,泥泞的根本没有办法出门,看见妈妈正在犹豫要不要去上班,老人家就开腔了“怎么了,不去了?吓倒了?这是你的工作,下刀子你也得去,别说这还不是刀子!”妈妈无地自容地穿上雨衣夺门而出,这一路不知摔了多少跤,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但她没有怨恨老人,是的,跟老人的枪林弹雨、戎马生涯相比,这一场雨又算什么,有困难,往前冲,永远不要退缩!
心似火把,永远给人以温暖,正能量代代相传,好家风育就好儿女,王金生就是这样一位令人景仰的老长辈!
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南方生活了大半辈子,却关心惦念了山东一辈子,每天晚上六点半坚持看山东新闻,嘴边常挂的还是俺山东好,俺山东哪哪都好……我曾经问过姥爷,有没有责怪过父亲,把他留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姥爷深思了一番回答我,没有,父亲的一生都在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那是他的信仰,没有人能够改变,也没有人能够动摇。
是的,这就是王金声同志的一生,一位伟大而又平凡的革命战士,一位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共产党员!我的亲人,妈妈心目的英雄,我们全家人为之骄傲!
老姥爷的事迹也同样激励着我,年12月我也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我被抽调到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疫情防治专家组工作至今。回首那段紧张忙碌的时光,内心还是新潮澎湃。作为疫情防治专家组的一员,我迅速制定《齐河县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方案》,组建齐河县医疗救治专家组及专业救治梯队;统筹协调全县3处发热门诊、15处基层发热哨点、传染病救治中心以及医学隔离观察所;全程动态掌握全县发热病人台账,为科学抗疫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制定我县全员核酸检测应急预案并参与完成我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演练;协调我县各相关单位应检尽检重点人群、重点场所核酸检测工作正常进行;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以来,我负责协调二级医疗机构对口各接种点的医疗救治工作;此外,我还光荣的参与了4批名山东援鄂医疗队员在齐隔离休养任务,为保障抗疫大局贡献了力量。年10月,我被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卫健委联合授予“山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我想,如果老姥爷还在世,看到今天的我,一定会感到欣慰。
最后,我要把心中最美的赞歌献给我的老姥爷,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我也一定会继续在本职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把业绩当作热爱老姥爷的最佳表达,作为献给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最好礼物!
作者:张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