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齐娟
圆满完成9天的援沪任务,在德州齐河县隔离休整9天之后,5月31日下午6点50分左右,青大附院援沪医疗队伍中36名队员顺利返青回家!医院同事、亲人朋友手捧鲜花相迎,医院专车开道护卫,迎接白衣勇士的最终凯旋。据悉,为了迎接医疗队员们回家,青大附院专门派出副院长孔心涓以及院长助理魏丽丽专程前去德州将其接回。
鲜花相迎
多名队员家人现场等候
下午6点左右,青大附院市南院区附近路旁已经站满了等待迎接医疗队员的家属、同事和朋友。几个等待着爸爸妈妈的孩子手捧鲜花,翘首以待,最想见到的就是载着医疗队员的那辆大巴。傍晚6点58分,大巴缓缓驶入,医疗队员们终于成功到达。
前来相迎的家属们纷纷向前,见到离开58天的亲人,想念的眼泪瞬间涌出眼眶。
孩子们拿着花早早地在等待父母归来
青大附院肾内科副主任、援沪医疗队队长蒋伟见到前来迎接自己的同事、家人,表现地格外激动。作为队长,也是肾内科专家,他不仅要在病房内治病救人,给每个患者提出治疗专门治疗方案,还要时刻关心其他队员的防护情况。他告诉半岛记者,带领医疗队在医院医院,全医院奋战30天,将多名患者成功救治出院,医院19天,整建制接管1个病区,收治名患者。“我把他们成功安全带回来了,也终于圆满的完成了任务。”蒋伟开心地说道。
在隔离期间,蒋伟和同事们并没有闲着。除了线上不定时开学术会议外,他还将在上海抗疫的一些可借鉴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特别是医院里,如何防止院感发生;面对疫情,科室如何快速做出反应,这些,蒋伟都写成了书面资料,医院进行借鉴。
队长蒋伟现场接受采访
在上海支援期间,张孝田最挂念的就是自己的两个孩子。“学习能不能跟上?”,“身体情况怎么样?”了解了张孝田的情况后,医院科室对他的家人进行了照顾。“医院的领导问候了我的家人,学校的老师不仅给孩子格外的照顾,还时不时通过 年武汉疫情严重的时候,他就跟随队伍前去奔赴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光谷院区,为病区中危重症患者进行机械插管。这次在方舱中,他和其他队员负责现场接诊病人,在他接收的患者中,最大90岁,最小的两三岁。张孝田对孩子、老人都感到亏欠。但是在大家小家面前,他还是果断选择了“大家”。“这次回家,要好好陪陪家人,特别是为我的父母分担下看孩子的重任,同时也希望早一点与正在进修的妻子团聚。”张孝田说道。
1岁宝宝与爸爸相聚,狂献N个吻
苏哲是青大附院急诊科的一名医生,出征上海后,他就投身到了防治一线的救治工作中。在离开青岛时,他1岁的儿子才刚刚断奶,甚至对爸爸的记忆都比较模糊。见到苏哲的那一刻,1岁的儿子竟不停地连叫好几声“爸爸”,并主动向爸爸狂献N个吻,惹得苏哲激动落泪。
1岁宝宝向爸爸“献出”N个幸福吻
“在上海的时候,真的特别想孩子,还记得出发前我媳妇对我说,平安归来就是最大的成功。”据了解,苏哲妻子本来要去甘肃支援一年,为了照顾他们一家,特意延长了出发时间,就是为了能够让一家人团聚几天。对于返回青岛,苏哲也格外激动。在隔离病房的日子让他记忆犹新:雾里看花般的防护眼罩,让人透不过气的3M口罩,看起来臃肿的防护服,苏哲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到最后。医院,起初接触这么多的新冠肺炎患者,苏哲心里难免忐忑紧张。病区里,住的多是老年病人,大多不会讲普通话,一口地道的上海方言,直接给了苏哲这些“外地人”一个下马威。语言不通,苏哲就用肢体语言与患者沟通,他与患者之间默契十足,照顾地更加精细到位。对于以后的日子,苏哲表示除了与自己的家人团聚,还很期待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上。
苏哲一家三口团聚
当队员们乘坐的大巴车缓缓停靠在青大附院市南院区门口,青大附院援沪医疗队队员姬晓燕便看到了同事贾诗瑶已在等着她,车停下后,她们二人兴奋的抱在一起又哭又笑。她们是同一年进入青大附院市南院区产科工作的队友。贾诗瑶说:“她走的时候我没有送成她,我就和她说,要做她回来时第一个接她的人。”
“你这次辛苦了,回家听你安排,你让我做什么就做什么。”王宇和爱人周沛红说。夫妻二人都在青大附院工作,周沛红在青大附院崂山院区手术室,王宇来自乳腺外科。王宇说:“今天不止是迎接我爱人,还有我的同事们,看着他们平安归来真的很激动。其实当时组建援沪医疗队时,我也报名了,但没去成,我爱人也是替我圆梦了。”
现场,记者还注意到一对姐妹花为妈妈准备了鲜花与横幅,她们的妈妈是青大附院东院产科的王雪蕾。月3日清晨四点半,王雪蕾唤醒了熟睡的两个女儿,亲了亲她们,就离开了家。自那天起,姐妹俩就开始准备迎接妈妈归来的礼物。“两个孩子特别骄傲,和同学们说,妈妈去上海打病毒了。如今她们准备的礼物塞满了两个盒子,连我也不让看,说要给妈妈惊喜。”王雪蕾的爱人韩钊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