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周大众日报本周要闻5月18日

本周,全国两会胜利召开!特殊背景、特殊节点的全国两会拉开了大幕,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带着职责使命共赴盛会,必将激发“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意志,凝聚起中华儿女决战决胜的强大力量。

大众日报自周一起,在头版推出“山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纪实”系列。这是一组重磅稿件——深情似海,厚望如山,回望来时路,在山东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都对山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两年来,山东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总要求和“四个扎实”指示精神,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趋势性关键性深刻变化。这组大型全媒体报道,聚焦省委带领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更加扎实做好山东各项工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实际成效,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汇聚磅礴奋进力量。

奋力蹚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山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纪实

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发展始终记挂在心,多次视察山东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山东“做好‘新特优’三篇文章”,要求山东“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要求山东“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不断取得高质量发展新成就”。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为我们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牢记总书记嘱托,山东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山东仍以坚若磐石的定力和奋勇攻坚的姿态,逆势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矢志前行。

逆风前行不畏难——

以实招硬招答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时代考卷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之年。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山东必须答好的时代考卷。

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山东清醒地认识到,最大的风险是不发展,最大的弱项是慢发展,最大的危险是乱发展。实现全年发展目标,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而推动高质量发展,一定要有超常规、大力度、突破性的实招硬招。

疫情下,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推动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关乎高质量发展大局。正月初三,潍柴发动机板块按原计划正式开工,很快就带动了国内产业链上下游多家合作伙伴复工。今年3月,潍柴发动机板块产量创下历史同期最好水平,销量稳居行业榜首。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超前研判,直击疫情影响的堵点难点痛点,出台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52条、支持中小企业20条、外资企业复工复产19条、稳就业24条等一大批务实政策,在全省部署开展“进企业、进项目、进乡村、进社区”攻坚行动,结合“万名干部下基层”,山东有效打通了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一条条落实落细的政策举措让企业吃下安心复工复产的“定心丸”,全省企业迅速掀起复工复产高潮。至3月12日,全省26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复产率已达99.7%。续建省级重点项目3月底全部复工,一季度计划开工项目全部开工。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裕龙岛炼化一体化、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等一批重大项目。与此同时,紧紧围绕国家和省重大战略,谋划推出符合新旧动能转换方向和“十强”产业领域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个省重大建设类项目。

5月16日,山东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全省16市的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这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以来,重大项目一次性集中开工建设最多的一场活动。这些项目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等产业,符合高质量发展方向。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已连续举行了7次重大项目开工或签约仪式,释放了双招双引“不断线”、项目开工不止步的信心决心,也彰显了山东蓬勃发展的强劲动力活力。

咬定青山不放松——

新旧动能转换向着“三年初见成效”全力冲刺

4月30日,山东A股上市公司全部公布年年报,这样一组数字令人瞩目:年山东新增A股上市公司16家,新增数量创近10年新高,大多分布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这得益于通过新旧动能转换,越来越多的山东企业正做强做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对于山东来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就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路径。

山东以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为依托,聚焦聚力“十强”产业,逐一制订发展规划、成立工作专班,设立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和亿元规模的新旧动能转换基金,以市场化机制,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

山东经济结构偏重,在环境、能耗、规划空间等指标都达到或接近天花板的情况下,旧动能出清、提升需要“断臂之勇”;新动能引入、激活,需要“接骨之能”。

这种“勇”,在于主动割舍旧动能,坚决不要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低产出的GDP,努力创造绿色低碳环保、高效益高质量的GDP。两年多来,山东累计治理“散乱污”企业11万家,去年全年压减煤炭产能万吨、生铁万吨、粗钢万吨、焦化万吨。今年一季度,高耗能行业投资下降15.8%,占全部投资的比重降到9.6%,同比降低1.3个百分点。

这种“能”,在于紧抓“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这个牛鼻子,既放眼未来超前布局,又精准施策系统推进。作为全球最大的铝业和棉纺织生产企业,近年来,魏桥创业集团不断加快动能转换的步伐,勇闯高质量发展新路。他们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信信托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设立亿元产业基金,面向科技前沿和产业需求,

创新引领不止步——

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根本路径在于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向创新要活力。

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要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大力培育创新优势企业,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牢记总书记嘱托,山东把加快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作为提高经济创新力的重大平台,坚持以创新驱动引领新旧动能转换。年,省级预算安排科技创新发展资金亿元,是上年的3.7倍;高新技术企业新增余家,总数突破1.1万家……千帆竞发,创新潮涌,一场重塑科技创新格局的“大戏”已拉开帷幕。

巨变的“种子”正在惊人地成长。济南城东,中科院超高速电磁驱动试验及测试设施项目正在紧张施工,10月底前项目将完成所有10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这个项目,填补了山东国家大科学装置的空白。未来,这里可进行最高运行速度0km/h的超高速试验与测试,占据国际超高速轨道交通产业战略制高点。

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平台、大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规划全面启动;机制更加灵活的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等技术研究院、能源研究院等相继揭牌;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加紧建设;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康复大学花落青岛……全球创新要素加速向山东聚集,推动经济变革性跃升。

按照总书记要求,山东谋划高质量发展“四梁八柱”,提出并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海洋强省、三大攻坚战、军民融合、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区域协调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八大发展战略,正不断拓宽高质量发展新航道。

年是山东“重点工作攻坚年”。山东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头拱地、往前冲,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攻坚姿态,纵深推进八大发展战略,奋力蹚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改革作楫开放为帆,驶向更加壮阔的航程

改革开放是山东最鲜明的特征,也是山东最壮丽的气象。

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寄予厚望:年视察山东时指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无论出现什么干扰,都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年视察山东时再次强调,要求山东主动融入国家开放大局,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厚望如山,催人奋进。山东以改革作楫,开放为帆,遵循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聚焦制度创新这一最核心的改革任务,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加快流程再造,大力实施“放管服”和“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国企国资、财税金融、扩权强县等重点领域改革提速发力,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全面起势,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加速构建开放桥头堡,成功举办首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改革跋山涉水,开放海纳百川,为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活力。

春夏之交,“复兴号”飞驰向四面八方,各行各业复工复产提速,齐鲁大地一派生机勃勃。在城市、乡村,人们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同的战场,共同的信念: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

岁末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大量经济活动被迫按下了“暂停键”。山东坚定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全力做好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有效阻断了病毒传播,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

如今,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新形势,山东抢抓机遇,换挡提速,疫情防控“步稳”,改革发展“蹄急”。

抢回失去的时间,山东更加注重改革创新。为保证新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山东按照“四个一批”(投产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方法抓项目,提前谋划、梯次推进、滚动实施,加速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集中解决制约项目建设的用地、用海、用能、用贷等突出问题。

以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373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