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齐鲁大地,风吹麦浪,一片金黄,处处呈现丰收景象。收获的喜悦洋溢在每一位忙于“三夏”生产农民的脸上,这舒心的笑容,离不开中国人寿财险提供的一份支持与保障。“夏丰全年稳,夏歉全年紧”。为了助力今年“三夏”生产,护航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分公司积极履行金融央企职责,在落实国家战略要求中积极布局农业保险和金融服务,多措并举,通过拓广度、增厚度、挖深度,在支持保障“三农”中贡献国寿财险力量。
扩面增品拓广度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山东作为全国粮食主产省份,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亿斤以上,稳居全国第三位,这一成绩,凝聚着中国人寿财险的一份责任和担当。围绕夏收、夏种、夏管,山东省分公司发挥个“三农”标准服务站扎根农村久、网点分布广的优势,组织开展了“进乡村、进农户、进田间”活动,实地调查了解农民的真实需求,有针对性提供产品和科技服务。充分利用中央对地方“以奖代补”特色农产品保险、“一县多品”地方财政补贴特色保险政策,积极推进“扩面、增品、提标”工作。
(6月20日,中国人寿财险兰陵支公司与车辋镇政府联合召开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宣传动员和工作部署会议)
5月31日,淄博市高青县春遥农业种植基地经理郑丕春与中国人寿财险签订全市首份小杂粮惠农保险合同后高兴地说:“没想到小杂粮也能入保险,政府出资还不花我们老百姓一分钱。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真是好,中国人寿财险想得真周到”。其实,这只是该公司助力三夏生产,主粮提标、杂粮扩面,护航粮食安全的一个缩影。
玉米未出苗,保险已先行。在产粮大县和蔬菜之乡临沂市兰陵县,中国人寿财险工作人员一方面忙着多个大蒜种植户的查勘定损工作,一方面开始了全县玉米完全成本保险的宣传动员。该险种在原来基本保险每亩36元保费(政府承担)、保额元的基础上,农户每亩再自交4元保费,保额就可提高到元,确保了种植户“旱涝保收”。今年,公司共承保当地的辣椒目标价格、大蒜种植、大蒜目标价格保险11万亩,为1.28万户次农民承担种植、价格风险2.46亿元,当因天气、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导致减产,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公司都负责经济赔偿。这种既保种植又保价格的保险,提供了产供销“一条龙”保障服务,让“稳赚不亏”的菜农吃了“定心丸”。
在参与传统农业保险、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收入)保险,助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的同时,因地制宜,积极匹配保险产品,最大限度满足“三夏”期间农户保障需求。目前该公司已推出在售产品多个,涉及天气指数、价格与收入、“保险+期货”、区域特色、碳汇指数等多个种类,在保障粮食安全、稳定市场供给等多领域提供风险保障,拓展“三夏”生产的承保面与保障水平。
创新服务增厚度
山东省小麦每年总产量稳定在亿斤以上,居全国第二位。在小麦生产中,中国人寿财险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在提供风险保障的同时,利用卫星遥感等技术,对承保区域的小麦进行全阶段长势和病虫害监测。针对灌浆期和成熟期脱肥早衰,条锈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害频发的情况,临沂、泰安、济宁市等中心支公司加强与农业、气象、科技部门对接合作,聘请农业科技专家深入承保小麦的田间地头,指导、培训农民进行病虫害防控和田间管理,传授预防小麦倒伏和抗干热风知识,为夺取今年夏粮丰收提供了保障。
长期以来,农民资金短缺是影响和制约“三夏”生产的“卡脖子”问题。潍坊市中心支公司发挥综合金融优势,实行政府、银行、保险多方联动,通过农险保单质押为涉农贷款提供增信,解决贷款难、贷款贵难题,尽可能解决“三夏”生产资金需求。目前,山东省分公司已与建行山东省分行等9家银行签订“保险+信贷”合作协议,需要融资的农户可通过上述方式化解资金困难。
(6月7日,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分公司、济宁市中心支公司,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梁山县农业农村局召开四方联席会,对大豆“价格保险+银行套保”项目进行深入研讨)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但由于缺乏保障、检测机制,其机井及全部配套设施设备在使用和管护市场面临损毁风险。临沂、德州市中心支公司先后与兰陵、齐河县农业农村局签订高标准农田项目设施保险合同,共为5.3万亩高标准农田设施提供风险保障万元。设施遭受自然灾害和机械损坏、电气事故等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及相关费用,将由中国人寿财险承担,解决了损毁后得不到修复影响“三夏”生产进度和质量的问题。同时齐河支公司利用遥感监测技术,建立农田遥感监管指标体系,实现了区域精准化遥感监测,农作物全覆盖快速识别的全周期风险管护服务。
山东省是全国花生、夏玉米和苹果的主产区。前期,山东省分公司联合中信建投期货在沂蒙老区签发了全国首单花生价格“保险+期货”保单,在承保花生价格保险的同时,在期货市场购买同等规模看跌期权,将价格风险转移到期货市场,通过对冲机制,有效分散了价格风险,稳定了生产收益。公司与建行山东省分行联合梁山县农业农村局,利用“齐鲁乡村振兴慈善信托”资金,试点开办大豆“价格保险+银行套保”项目,为大豆提供价格风险保障。以上模式现已扩大到玉米、苹果等农产品,调动了农民小麦腾茬后夏花生、玉米、大豆种植管护和苹果田间管理的积极性。
(6月14日和16日,济南市章丘区黄河街道小麦先后遭冰雹、大雨和大风袭击,中国人寿财险章丘支公司经理李宝桐带领员工到遭受损失的麦田查勘定损)
“三夏”期间,是强对流天气和火灾、机械安全隐患等事故的高发季节。为了筑牢安全防线,公司各级机构深入村庄地头,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安全和灾害知识、防灾防损和保险功能宣传,提高农民群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参保率,扩大保障覆盖范围。配合相关部门强化监管,重点防止焚烧秸秆和加强农机安全防范,查违章、纠隐患,杜绝火灾和机械伤人事故。强化应急预案,对“三夏”生产可能出现的各类险情做好评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一旦发生灾害和安全事故,做到快速出击处置,及时查勘定损赔付。
科技赋能挖深度
“三夏”期间,蔬菜生产进入旺季,中国人寿财险以大数据等科技手段为支撑,配套研发的山东省首单预制菜专属定制保险6月2日在潍坊寿光市落地。该险种综合了产品质量保证保险和安全责任保险的优势,为参保企业在产品、渠道、销售模式、物流仓储创新方面提供了万元的保险保障。寿光市作为闻名全国的“菜篮子”,预制菜一端连着田间地头,一端连着舌尖餐桌,这一量身定制的升级版产品,将为寿光蔬菜生产、加工产业提供新的发展和保障动能。
(6月6日,中国人寿财险泰安市岱岳区支公司联合区农业农村局技术专家开展小麦测产评估和夏收夏种技术指导)
通过科技赋能,提升农险服务和保障水平,助力“三夏”生产,是中国人寿财险的又一大特点和优势。针对不同地域的疫情和“三夏”生产特点,开设绿色通道,大力推广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提升农险服务效率和水平。
在种植保险方面,通过遥感技术应用,结合农业专家现场核验,推进三网联动的数字农险新模式,提速提效,实现小麦、玉米等大田主粮作物的快速精准承保理赔。在养殖保险方面,通过生物特征AI识别、电子签名、智能称重、智能测量等技术的应用,实现养殖险全流程“数字化运行”、“无接触服务”。在林木保险方面,引入遥感技术,通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做到对林木火灾早发现、早定位。
依托区块链、移动互联等技术,打通信息采集、验标、核损等环节全流程线上服务,通过科技手段提升农险理赔水平,服务“三夏”生产的能力、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如通过推广生物特征AI识别技术,全面规范养殖险系统流程操作,实现了农户自主线上投保和理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