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黄河河务局绘就美丽幸福河湖新画卷

大河汤汤,日月轮转。近年来,齐河黄河河务局深入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朝着幸福河的目标昂扬斗志,阔步前进,绘就了一幅美丽幸福齐河黄河新画卷。年1月6日,从山东省河长办《关于公布年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名单的通知》获悉,黄河(齐河段)获评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

上下联动创建工作扎实有效

“要把打造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作为建设幸福河的关键抓手和提升管护水平的有效载体,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为‘十四五’齐河治黄事业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该局党组明确要求把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创建工作列为年度重点工作任务。

年2月初,成立专班,细化任务、责任到人,确保工作有序开展。先后组织召开创建方案审查论证会、初级验收会,赴东阿黄河河务局等单位交流学习创建经验,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几易其稿、多次修改,最终编制完成《黄河(齐河段)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建设实施方案》,邀请市县级河长办对实施方案、内业资料整理情况等进行评审,根据意见及时修正完善,对照考核标准的8大项38小项,最终梳理形成了44盒工作档案,积累了成果丰硕的支撑材料。在年12月初的终审现场会上,黄河(齐河段)以全省最高分通过了省级专家组验收。

聚焦工程打造治河新面貌

坚持工程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全面落实管理责任制,高质量完成维修养护任务,确保了防洪工程完整和安全运行;开发应用数字工程管理系统,实现了重点工程远程观测;倾力打造亮点工程,现有阴河险工等7处黄委“示范工程”;持续推进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建设,各类树株存有量达余万株,绿化覆盖率达到95%以上,“大水、大绿、成林、成片”的黄河生态景观构筑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凝聚共识,密切协作,河地携手推进“红心一号”文化广场改造提升、滨河大道拓宽工程等共建项目,投资约万元的提升工程已开始施工。紧抓黄河国际生态城建设契机,齐河县投资修建黄河大桥上堤辅道等9条上堤辅道。62公里临黄堤堤防和7处广场卫生保洁纳入齐河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范围。结合城市发展定位,集防洪、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为一体的齐河黄河生态廊道建设成为黄河下游璀璨夺目的名片。

依法管护全力守护黄河安澜

创新普法载体,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有效实施依法行政,实现了联勤共治、共建共享,打造了新时代依法治河管河的“齐河黄河”样板。

联合县公安局、司法局、法院及检察院,拓展齐河黄河法治文化广场,打造了“五局”联合普法新阵地;与县公安局建立联勤联动机制,联合打击水事违法行为,有效维护了齐河黄河良好水事秩序;与县法院对接,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巡回法庭,探讨构建“旁听庭审”联系制度;与县河长办携手“清四乱”,共同开展清河行动,深化清违整治,为建设人水和谐、融合发展的幸福美丽黄河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探索行政监管新思路,将刚性约束与柔性服务相结合,主动服务涉河项目企业,行政审批“明白纸”用心相助,企业失信黑名单制度深入实施,涉河项目补救工程代建代管成为常态,助推河湖管理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共同推进迈入新阶段。

深耕文化彰显黄河特色魅力

作为黄河上第一艘吸泥船“红心一号”的诞生地,大力传承弘扬“红心一号”精神,展现齐河治黄人接续奋斗、担当有为的生动历程。组织职工参与“红心一号”舞台剧、演讲比赛、讲解员大赛,让“红心一号”镌上新时代的印记,走向社会大众,展现治黄风姿。“红心一号”精神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涛代表的劳模精神入选齐河“三种精神教育基地”。立足文化视角讲好发展故事,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多种媒介多管齐下,形成全社会关爱黄河、珍惜黄河、保护黄河的良好氛围。

秉承“红心一号”精神,建成南坦“红心一号”文化广场、德州黄河文化展厅;结合齐河地域文化,突出黄河法治文化建设,打造齐河黄河法治文化广场、普法长廊;围绕工程特点和防汛主责,建设治水名人广场、水利枢纽主题广场、安全主题广场、防汛抢险演练基地、防汛抢险培训基地。如今,齐河黄河岸边文化氛围浓郁,人民群众能够随时随地享受黄河文化的沐浴熏陶。年,南坦“红心一号”文化广场等3处阵地被评为黄河水利基层党建示范带“党员教育基地”。

蓝图已绘就,未来诚可期。伴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齐河治黄人将以更大的勇气和干劲,奔向美丽幸福示范河湖新未来。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张双双通讯员赵娣胡芳芳李凯强杜长青报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227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