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社会大救助体系日趋完善上线1年救助9

市民政局局长李淑华走访慰问困难群众

工作人员耐心为困难群众讲解救助政策

观摩人员用手机扫码查看申请流程

观摩人员观看展板

工作人员一起研究业务办理流程

每个环节,工作人员都认真对待

观摩结束,大家一起座谈交流如何提升为民办事能力

10月8日至10日,我市民政系统组织开展了社会大救助工作现场观摩活动,大家一路比、一路议,通过互看互学互比,交流经验、查找问题、取长补短,着力提升为民办实事的能力和水平。

社会大救助事关民生,在后扶贫时代,如何精准把脉困难群众需求,做到主动发现、主动帮扶救助,成为党委政府的聚焦点,去年9月30日,我市社会大救助体系3.0版本全面上线运行,建成了以“救助领航、送爱到家”为主旨,以构建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为目标,以服务于新时代现代化新德州建设为核心的新型社会救助保障体制机制。一年来,平台运行情况如何?群众是否满意?带着系列问题,记者跟随观摩队伍找寻答案。

党建引领聚合力圆梦解困践初心

“感谢党委政府,是红船领航项目帮我实现了‘微心愿’。”庆云县崔口镇崔西北村77岁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刘振林,一提起“红船领航·困难群众关爱服务公益创投项目”赞不绝口,前不久在“红船领航·情满云城”公益集市上,他免费领到了电饭煲,实现了自己的“微心愿”。

“红船领航”是庆云县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打造的社会大救助党建服务品牌,设立了“三帮一”扶贫助学、困难群众关爱服务、困难群众动力提升、困难群众大病救助等4个系列公益创投项目,着力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特色”分类实施,针对特殊困难家庭,难以项目化运作的个案问题,采取一对一精准帮扶。

“为了进一步实现精准帮扶,我们设立了公益集市,建立了爱心仓库,统一接收社会各界的公益捐赠,再通过社会大救助平台进行系统评估,按照评估结果精准对接困难群众,为他们提供免费物品租赁、义诊、义剪、技能培训、招聘会、点亮‘微心愿’等服务,切实提高困难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庆云县民政局局长王建岐介绍说,截至目前,全县已募集公益资金10万元,先后为个家庭提供免费物品租赁、发放爱心物品;点亮“微心愿”个,惠及困难群众余人;为全县余名残疾人开设了剪纸培训班、47名低收入人员提供就业岗位,进一步提升了困难群众的内生动力。

德城区同样以“微心愿”作为切入点,面向社区低保、特困、困境儿童等弱势群体,征集实物救助和家政领域常规服务金额在元以内的“微心愿”,同时定期向社区帮扶单位及爱心单位、企业、商户等共驻共建单位推送,由他们进行认领。“果园社区试点半年多时间,已先后为80余名困难群众点亮‘微心愿’,如今这一举措已在全区社会大救助工作站推广。”德城区民政局党组成员、一级主任科员魏向梅说。

夏津县经过充分调研、征求意见,得知困难群众的普遍“微心愿”是参保人身意外保险。“作为低收入人群,一旦发生意外事故会加剧贫困指数。”夏津县民政局局长王和年说,今年为全县的低保对象、特困供养对象、孤儿、困境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及贫困边缘户,共计人,按照每人元保费额度统一为他们投保意外伤害险。

智能研判“云”预警“数智化”救助更精心

由“人找救助政策”转变为“救助政策找人”,我市社会大救助体系日趋完善。

平原县在全市率先建成融合联动、主动发现的社会大救助体系,着力解决更加隐蔽的相对贫困难题。“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我们进一步探索‘政策找人’的主动作为提供了可能。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以‘用户思维’回应群众痛点,不管是流程再造,还是线上线下延伸服务,都是为了最大限度便民、最快效率救助,好事快办、好事办好。”平原县民政局局长刘涛介绍说,具体实施中,平原县将民政、人社、医保、教体等多部门信息汇聚到一个数据池,形成民生大数据,为家庭和个人打上7大类标签,供需双方精准对接。

平原县桃园街道齐庄村村民王女士,年被查出患有乳腺癌,经手术治疗病情好转,不料今年1月份复发,每月治疗费元左右。她的丈夫今年又先后被查出患有股骨头坏死、食道肿瘤晚期,目前正在化疗。巨额的医疗费用,家庭无力承担。正当全家犯难的时候,村协理员登门,通过手机“德救助”小程序,根据提示录入信息后,很快完成“两癌”救助、临时大病救助等申请。

多头跑、来回跑,甚至摸不清门、办不成事,曾一度是困难群众申请救助的难点、痛点。主动发现、实时监测救助对象,智能研判“云”预警,正是社会大救助综合服务平台的智慧之处。

临邑县恒源街道三里庄村困难群众马春梅就是通过智能研判“云”预警享受到救助政策的受益者。她今年35岁,患有肾病综合征,不能干累活,她丈夫于9月份因肺癌去世,2个孩子都在上学,家中负债累累。大救助平台监测到马春梅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去世,并发出预警。恒源街道民政助理朱勇接到预警通知并入户核实后,帮她们一家三口办理了低保申请。

针对低保家庭收入认定中对无固定收入或灵活就业人员收入不好核算等问题,齐河在低保“数智化”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将大数据、云计算应用到低保对象认定工作中,依托市社会大救助平台数据资源,开发完善了“数智化”低保云计算小程序,探索出一套运用劳动力系数指标核算困难家庭收入指数的办法,将低保认定做成了一道“云”计算题,根据申请对象的年龄、身体状况,合理确定相应的劳动力系数,最终计算出申请人的家庭收入,智能研判申请人的救助类型和救助金额。同时对全县低保对象进行包括区域分布、致贫原因、劳动状况等情况的全维度分析,结合家庭人口结构、健康状况、劳动能力、刚性支出等计算指标,通过低保云计算小程序进行系统研判实时预警,工作人员也会第一时间进行上门服务。

“这个小程序7月份在宣章屯镇试运行,协理员都反应特别好用,方便了老百姓,也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10月9日,齐河县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贾延盛介绍说,不仅如此,以前居民申请低保需委托市核对中心进行核对,然后再去调查认证,这个过程需要7天左右时间,低保申请从受理到最终认定需要37天时间。如今,救助申请与核对申请同步发起,核对结果3分钟内便可拿到,工作人员可将结果当面告知申请人,低保认定工作从37天缩短到了7天内。

“党委政府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办实事,家里有难处,第一时间就有人上门帮着解决。”齐河县宣章屯镇高桥村村民高春迁,是全县第一批享受到“数智化”改革红利的人。他今年70多岁,患有肝癌,妻子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常年吃药治疗,夫妻二人靠家中2亩多地的收入生活。借助低保云计算小程序,民政协理员算出他家符合低保救助条件,帮其申请了低保。

制度严明档案精精准服务更贴心

目前,我市有城乡低保、城乡特困等困难群众约7.59万人,有乡镇专职民政工作人员人、村级协理员人。在困难群众发现与帮扶工作中,协理员是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参与者,今年1月,天气预报称有极寒天气,德州最低气温将降至零下22摄氏度左右,我市借助社会大救助平台,抽取困难指数在3%以内的家庭,通过“德救助”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150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